在“相看两不厌”这句成语中,“厌”字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表示厌恶、讨厌或嫌弃。在这里,“厌”实际上通假“膻”,指的是一种令人不悦的气味,尤其是像羊肉等肉类发酵后产生的腥膻味。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辈岂是蓬蒿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中的意思是,我和敬亭山相互看着,彼此都不会感到厌烦。这里的“不厌”就是指不觉得对方有令人不悦的气味或特质,反而觉得彼此很和谐、很投缘。
因此,“相看两不厌”表达的是一种相互欣赏、彼此契合的关系,无论是人还是物,只要彼此看着顺眼,就能长久相处而不会感到厌烦。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或者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