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书,以其独特的韵味,矗立于书法艺术的殿堂之中。它诞生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的过渡时期,历经魏晋的辉煌、唐代的发扬,最终在宋朝达到了巅峰,逐渐成为了书法领域的主流。
行书包含行楷与行草两种风格。行楷犹如连接隶楷的脉络,提笔时势如流水,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代表;而行草则是在行楷的基础上融入了草书的笔法,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笔触奔放、气韵生动。
行楷以其实用性及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赢得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而相对于行草而言,它的艺术表现更为内敛,故大众更倾向于欣赏与学习行楷。
今日我们要为您介绍一位清朝时期的书法大家——梁诗正。梁诗正是雍正、乾隆两朝的,同时亦是一位书法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在乾隆时期,他更是执笔书写了许多重要文献。
梁诗正的书法之路
梁诗正初学柳公权的书法,后研习赵孟頫、文征明的笔法,最终吸收颜真卿、李邕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端庄而又古雅的风格。《三希堂法帖》的编纂者中便有他的名字。
梁诗最擅长的便是行书。他的《十宫贴》墨宝现藏于故宫博物馆,每一个字都透露着精妙与连贯,堪称书法之宝。
在清人王昶的《春融堂集》中,对梁诗正的书法有如下评价:“他曾在房为皇帝书写擘窠大字,当时场景庄重,皇帝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
传说中,梁诗正与张照曾一同为乾隆帝合作《澄海楼联句》,展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话中对梁诗正的应制诗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庄雅雍容,自然合节,情文相生之妙。”
当代书法家启功大师亦对梁诗正的书法深表敬意。两人虽时空相隔,但启功的书法之中,不难寻得与梁诗正相似的痕迹,令人对启功是否受梁诗正影响而产生好奇。
对于这种猜测,虽无明确资料证实,但启功对梁诗正的多次赞扬,以及两人学习历程中的诸多相似之处,使得梁诗正的书法对启功产生过影响成为了一种可能的猜想。
行书的学习需按部就班。梁诗正的行书清秀,笔法规范,字体端庄。学习他的作品,对提高行书技艺大有裨益。
推荐给您的,是梁诗正的书法集毛笔书法字帖,16开本,仅售¥32。购买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