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饮水不足,身体就会出现口渴的征兆。确实,有时候即使已经喝了水,仍然会觉得口渴,这可能是因为饮水的方式或内容不对。
卫生健康委强调,足量饮水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要素。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每日应摄入大约1700毫升(男性)和1500毫升(女性)的水。而那些在高温环境或进行重体力活动的人则需要摄入更多的水分。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几个反应来判断是否缺水:
1. 口渴:当你感到口渴时,说明身体已经明显缺水。我们应该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感到口渴再喝水。
2. 排尿次数和尿量:排尿次数和尿量与水摄入量密切相关。如果排尿次数减少,尿量也减少,可能就是身体缺水的信号。
3. 颜色:健康人的通常是淡的。如果颜色偏深,尤其是呈现深或暗,那就意味着身体缺水。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即使喝了足够的水,身体仍然可能因电解质失衡而感到不适。电解质是中以离子形态存在的物质,包括钠、钾、氯等。大量出汗或运动会导致电解质流失,这时候仅仅喝水可能不够,还需要补充电解质。在这种情况下,淡盐水是一个好的选择。茶水、果汁、蔬菜汁中加入少量盐也可以作为补充电解质的饮品。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补充电解质水。有些特定的人群,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在补充电解质水之前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如果身体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如呼吸急促、恶心、肌肉等,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关注身体的信号,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也要注意饮水的方式和量,避免盲目补充,尤其是特定人群,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