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为什么海鱼刺少淡水鱼刺多

为什么海鱼刺少淡水鱼刺多

鱼,因谐音“年年有余”“富贵有余”,过年时总成为餐桌上的明星。无论是红烧、清蒸、烧烤还是火锅,鱼的吃法多种多样,说也说不完。

美味之下,鱼刺却是个不小的隐患。特别是藏在鱼肉间的小刺,让人吃得心惊胆颤。每年过年,医院里总不乏被鱼刺卡喉的病例,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那么,鱼的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有些鱼刺多,有些鱼刺少?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除了一条脊骨外,很多我们常吃的鱼都有肌间刺。这些肌间刺在演化中主要起到固定和辅助肌肉运动的作用。一些较为原始的鲤科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鱼等,肌间刺较多。但有趣的是,随着鱼类的演化,鱼的肌间刺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甚至最后消失的过程。

很多人会认为淡水鱼刺多,海水鱼刺少。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更多是因为我们常见的河鱼刺多,海鱼刺少。淡水鱼中也有刺少的种类,如乌鳢和鲈鱼等。海水鱼的游动速度更快,可能需要更少的肌间刺来辅助运动,而淡水鱼的生存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不需要那么强壮的肌肉和肌间刺。

关于鱼刺是否会扎到鱼自己,一般来说不会。鱼刺其实就是鱼的骨头,和我们的骨骼类似。除了主要的背脊骨和肋廓外,其他的小刺主要起到支撑和引导肌肉运动的作用。由于鱼的运动不会过于剧烈,且鱼刺外有结缔包裹,因此一般不会伤到鱼本身。

如果不擅长挑鱼刺,可以选择一些刺较少的鱼类食用,比如金鲳、鲈鱼、石斑鱼等。现在市面上也有独立包装的人工饲养的河豚和安康鱼供消费者选择。

在烹饪鱼肉时,也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例如,解冻方式应选择冷藏室慢慢解冻,避免在常温空气中解冻导致细菌滋生和营养物质流失。蒸鱼时要先烧开水再放鱼,以避免鱼腥味过重。还可以尝试一些改刀、文火炖鱼的技巧,使鱼肉更加美味。

除了上述关于鱼刺的知识,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鱼肉的颜色并不只是白色。这是因为鱼类在水中生活,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笨重的骨架和强韧的结缔。鱼肉的颜色可以因含有不同的显色成分而呈现出红色、橙色甚至蓝色。比如金枪鱼的肉富含肌红素,看起来就是红色的。

吃鱼时不仅要享受美味,还要了解其中的知识。在过年聚会时与亲朋好友分享这些知识,一定能成为餐桌上的焦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吃鱼时一定要小心鱼刺,如果不慎被卡喉,要及时就医。让我们一起健康享受美味吧!


为什么海鱼刺少淡水鱼刺多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