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卫生健康会举办新闻发布会,聚焦于夏季时令节气与健康的相关话题。会上,宣传司副司长兼新闻胡强强表示,自然界的周期性节律性变化对的健康状况具有重大影响,而二十四节气恰好精准反映了这些自然节律。正值夏至时分,作为盛夏的起点,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湿气加重的特点使得我们更需关注防中暑、合理膳食以及慢病防治等健康知识。
在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就夏季补水的重要性提出了问题。随着夏日炎炎,人们往往因高温天气和运动而大汗淋漓,水分补充显得尤为关键。对此,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评估中心的副刘兆平详细解答了公众的疑惑。他强调,水是生命之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摄取足够的水分以维持健康。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产生应激反应,因此补水的时机和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刘兆平指出,运动前后及时补水是防止脱水的关键。运动前要适量补水,运动过程中则要少量多次补充。对于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如徒步等,建议参与者携带足够的水,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定量补水。选择合适的补水产品和方式也很重要。白开水、淡茶水是较好的选择,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柠檬片或薄荷叶调味。在大量出汗后,可以选择含有电解质的饮料,而在消耗能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含糖的电解质饮料。
全国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得户外劳动者如外卖员等容易中暑。针对这一问题,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樊晶光提供了建议。他强调,户外劳动者要关注天气预报,适当调整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工作。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晒服、遮阳帽,并随身携带防暑物。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注意饮食起居也是防范中暑的重要措施。
樊晶光还提醒,患有特定疾病的劳动者应避免高温室外作业,以免发生意外。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适当调节工作节奏,缓解疲劳,也是提升工作效率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
随着夏季的到来,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饮食、适度锻炼、及时补水,共同迎接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