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红楼梦》,曹雪芹以贾雨村之言揭示了隐藏其中的真实。那是一种令人称奇的写法,让人赞叹不已。人们常思索其中隐含的真实细节,这也使得《红楼梦》显得格外引人入胜。在真与假的交错之间,曹公精心布局,犹如编织了一重重谜团。
谈及曹雪芹的深意,那块被誉为良缘之美的玉与金子般宝钗的来历皆令人探寻不已。那块顽石原是未曾被选中以补天,它在青耕峰下独自哀嚎,经空空道人和渺渺大士后化为美玉。宝玉而生,其身份便从石块变为众人所爱的美玉。宝钗则宛如仙子降临,美丽端庄、德才兼备,亦是受到众人喜爱。
而她与幻化后的宝玉的命运交织似乎带有相似的象征。其表面的荣华似乎都蕴足以的色彩,恰似被世人追捧的瑰宝。宝钗也曾有过如宝玉般的遗憾,那就是她的命运也同石头一般未能完美补天,但却因着那渺渺大士的慈悲提携,亦得到吉祥的。这便如同一场命运的安排,让她与宝玉一同在温柔富贵乡中寻觅人生。
至于那所谓的金玉良缘,不过是经过精心修饰的表象,它们所展现的只是外在的华丽,以此吸引世人目光,借以攀附之梦,实现荣华富贵的愿景。反观黛玉的命运却与此大相径庭。她源自灵河岸边三生石上的绛朱仙草,其出身虽然高贵但从不炫耀于外。她的性格真率而直白,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正如那未曾幻化成宝玉的石头一般,其本质是如此的纯粹无暇。
木石前盟便是如此。黛玉与宝玉的前世之缘如同木石般真实无虚。她并不需要外界的赞誉来装饰自己,她的美是自然流露的,她的婉约风姿是天生所具而非后天装扮。她与宝钗最大的区别在于,黛玉的真实让人能够深深体会其真挚之处,而宝钗则永远被世俗的繁华所包围,让人难以窥见其真实的模样。
正因为宝玉与黛玉的精神世界相互契合且真挚无比,他们方能相互理解与关爱。这便是曹雪芹对他们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而宝玉对于自出生就带有的玉则持有疏离之感,即使它光彩夺目也不过是虚假的幻象。而黛玉亦未曾对那五彩斑斓的宝玉有过多喜爱之情。唯有宝钗对其倍加珍视并装饰它。
《红楼梦》所讲述的核心即是所有的富贵皆是虚幻之象。正如那石头幻化的宝玉一般,唯有如黛玉和宝玉般真实地关爱他人并远离虚假之物方能相互理解、心灵相通。这便是如木石般的朴实无华、真实自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