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克里斯汀一百万个可能

克里斯汀一百万个可能

德国经典绘本《怒气腾腾的妈妈》所描述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们关于家庭生活中的一种常见场景:

今朝早晨,我母亲的嗓门骤然提高,对我大发雷霆。

日常中,不少家庭都会上演这样的场景:孩子起床闹脾气、不愿穿衣、嫌弃饭菜不合口味、抗拒上学……于是,我们难免会大声呵斥。

那一刻,我仿佛身躯四散,各部分开始飘散在无尽的宇宙之中。

我们的“情绪爆发”真的会给孩子带来如此深重的伤害吗?

我本能地想要将那支离破碎的孩子重新拥抱,但他已如风般消散。

我的头颅漫游至宇宙之间。

孩子在寻找什么?或许他尚不明确所求为何物?他避开所有可能的触碰,脑海一片空白,无法忆起发生何事。恐惧使他迷失了自我,甚至无法认清自己的身份。

我的躯体沉入浩瀚的大海之中。

孩子的内心如同无底深渊,永远无法填满。他渴望再尝一点什么,一点什么,他觉得缺少些什么,是面包吗?是巧克力吗?还是那诱人的糖?似乎都不是。那么究竟缺失了什么?

我的四肢散落至四面八方,仿佛成了森林中的一部分。

孩子的翅膀落在了虎的身上,他不再畏惧,试图变得强大。即使化身为猫的老虎,也是森林之王。他维护着一种虚假的坚强,但内心却脆弱不堪。

我的声音在山巅回荡。

孩子内心深处的苦闷无人能懂,无人愿听。这份苦闷,只有他自己能深刻体会。

而我的其他部分,如同一场谜团般散落在繁忙的都市之中。

在这喧嚣、繁华、快节奏的城市里,孩子迷失了他的部分自我。一点一滴地,他逐渐失去了自己。

如今,我只剩一双足迹,不断奔跑…

我欲呼喊,但无口可张;我欲寻觅,但无目可视;我欲飞翔,但无翼可展。

一个被呼喊声震散的孩童,即便太阳和世间所有的美好就在他身边,他也无法看见、听见、也无法靠近。

那些曾因孩子而发火的母亲们,事后无不深感懊悔。

她们会像故事中的母亲那样,尝试弥补…

跑啊跑,直至傍晚的撒哈拉沙漠,我感到了疲惫。

突然间,一个大影笼罩了我,是我那曾的母亲乘船而来。她已寻回我所散落的部分,并将它们重新缝合连接。

当找到我的最后一只脚时,她完成了缝合。

“对不起!” 那位曾对我大吼的母亲如此说道。随后我们乘船归家。

一句“对不起”,便换得了孩子的原谅。

孩子就是这样无条件地爱着母亲,即便母亲曾对他们大声呵斥,即便身心留有伤痕。

这便是孩子的爱——纯粹、真挚且无条件。

每一位母亲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对孩子的无尽之爱。

每个母亲都在努力成为那个不会发火的人。

但当情绪来临时,我们往往不知所措。

其实,学会控制情绪并非难事。只需掌握那“123法”,情绪或许就会悄然退去…

一、一个原则:不自我否定

即使我们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应自我否定。自我否定除了让人更加焦虑和抑郁外,毫无益处。

二、两个自我调节的方法


克里斯汀一百万个可能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