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024年下半年,养老金的“并轨”已成既定事实,其实深入理解其含义及背景对我们每个人都大有裨益。
我们常说的“养老金并轨”,指的是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将采用相同的算法来核算养老金。此前,事业单位的退休金计算方式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形成了一种双轨制。但从2014年10月起,历经十年的过渡期后,这一制度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变。
这十年的过渡期内,虽然我们还未能完全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金并轨,但眼看这过渡期即将画上句号,即将到来的2024年10月将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那时,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核算方式将与企业单位完全接轨,二者不再有明显的差异。这个并轨过程将根据个人的累计缴费年限、视同工龄、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退休年龄以及平均缴费指数等因素来决定。
对于很多人关心的“一刀切”问题,这里需要澄清的是,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简单统一。所谓的“一刀切”,是指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将全部按照新办法进行养老金核算。但即便如此,个人的养老金水平基本不会受到影响。除了基本的社保养老金外,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还能享受到职业年金、住房补贴、取暖补贴等其他福利待遇。
这种并轨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来说,其影响是相对较小的。我们无需过度担忧,因为即便计算方式有所变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实际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职业年金的缴纳水平和标准的提高,未来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也将随之提高。
即使出现所谓的“一刀切”情况,个人的养老金也不会受到影响,更不会出现缩小企事业单位之间养老金待遇的差距。我们将看到的是,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保持稳定,而事业单位的核算方式虽变,但其养老金待遇并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