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随着襄渝铁路的建设,重庆也在积极推进其枢纽线路的建设工作。由于中梁山隧道长达3984米,是一项耗时颇长的工程,因此重庆选择了一条替代的铺轨线路,即从成渝铁路的铜罐驿站出发,经由白市驿铺设一条至西永的便线。这使得襄渝正线能以中梁山隧道为通道,从西永南边穿越,并最终抵达重庆西编组站。为了将襄渝线的客车引入菜园坝的重庆站,则需修建联络线。
联络线分为两段:第一段自中梁山隧道重庆端洞口外设置第四线路所,然后分出一条侧线至梨树湾,此段称为四梨联络线,全长约四公里有余;第二段则从梨树湾经沙坪坝直至菜园坝的重庆站,称为梨菜联络线,全长九公里多。
梨菜联络线始于梨树湾车站,其至沙坪坝车站的直线距离约为三公里。其间横跨两站的是梨树湾大桥,其长度超过三百七十米,是梨菜联络线上最长的大桥。而另一座靠近沙坪坝的桥梁,则位于现今的清溪路附近。
在沙坪坝站,这座原本作为重庆铁路枢纽辅助客运站的设施,于1988年更名为重庆北站。此后在2006年,随着龙头寺新重庆北站的启用,沙坪坝站暂时停止使用重庆北站的名称,并继续以原名运营。在九十年代初,由于重庆站进行扩建改造,部分列车临时改至沙坪坝站始发。此后,随着客运列车数量的增加,沙坪坝站的客运业务也日益繁忙。
沙坪坝站与重庆站之间主要穿越多条隧道:小龙坎隧道、红岩一号隧道、红岩二号隧道(后两隧道合并为红岩隧道)、交农村隧道、化龙桥隧道和大坪隧道等。90年代初为了适应重庆站的改造,还修建了竹木街隧道。
特别是大坪隧道,它是梨菜线上最长的隧道,全长约两公里半。此隧道设有一处和两处出口,其位于化龙桥端附近。在整条线路的设计中,该段呈现出独特的人字形线路形态。
而为了将梨菜线引入重庆站,过去该线路会通过大坪隧道并延伸至菜园坝方向的外侧以道岔接入成渝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扩建改造中,为了更好地连接线路,又开凿了竹木街隧道——一座双线隧道,其中包括成渝线和梨菜线两道轨道。如此一来,梨菜线得以直接进入重庆站。
竹木街隧道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通道的组成部分。竹木街这个名字的出现也许隐重庆铁路建设的历史痕迹和地域特色。而随着成渝高铁的建设和梨菜线的停用,沙坪坝站也完成了其作为高铁站的改造任务。尽管如此,过去的梨树湾大桥仍被保留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