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言语的冲突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指责:“你质了吧?”或者“你精神失常了?”
实际上,尽管这两句脏话中都涉及到了“”或“精神”的词汇,但它们所指的医学概念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今日,就让我们一同探究这两种疾病的“异同之处”。
异处一:疾病定义有别
在医学领域,对于“病”并没有一个确切的通用定义。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需要前往内科或外科就诊的疾病便可称作“病”。
从这一角度看,“病”可能涵盖如脑卒中、重症肌无力、癫痫、脑瘤等各类疾病。医生通过详尽的诊断,能够发现病人身体上的器质变。
相对而言,“精神病”则是指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医生的检查不会揭示身体上的异常,但患者可能在病态的情况下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医生的诊断通常依据评定量表和患者的行为表现等手段。
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包括精神症、躁郁症、更年期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等。
异处二:症状表现不同
“病”的患者通常表现出四肢疼痛、头痛、麻木、无力、瘫痪等身体上的症状;
而“精神病”的患者则通常在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上表现出长时间的明显异常,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例如:
当有人在家中因中风而跌倒,这通常需要前往科或外科进行治疗;
而当有人在家中并导致,这往往需要寻求心理科或精神科的帮助。
异处三:病因存在差异
“病”的成因可能包括感染、中毒、代谢紊乱、遗传等因素;而“精神病”则是社会、家庭、心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简而言之,患上“病”的患者可能是身体某部分出现了问题,由外在因素导致身体异常;而患上“精神病”的患者则是“思维”出了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心病”。
参考资料:
关于病与精神病的研究论文。[J].医学。2007年第三期,第176-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