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洲蚊子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当这些微小生物生活的环境遭遇严重的干旱时,它们会进化出叮咬人类的行为。
这些蚊子需要水来滋养和繁衍后代。它们或许被内充足的水分所吸引,因而选择叮咬人类。尽管有很多种类的蚊子会叮咬多种动物,但也有部分蚊子特别钟情于人类,背后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例如,埃及伊蚊特别善于叮咬人类,并传播诸如寨卡、登革热和黄热病等致命疾病。与非洲其他地区的蚊子种群相比,它们的食物范围并不算广。
普林斯顿大学的Noah Rose和他的团队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多个地点收集了埃及伊蚊的卵,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它们的习性。
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房间,里面可以散发人或动物(如豚鼠或鹌鹑)的气味,以此来观察蚊子更趋向于向哪种气味移动并叮咬。实验结果显示,蚊子的偏好多种多样。
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蚊子偏好的因素,研究者建立了一个模型。结果显示,那些生活在长期或严重干旱地区的蚊子更偏好叮咬人类。城市化的进程也对蚊子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使城市中的蚊子更倾向于叮咬人类。
Rose指出,漫长的旱季对埃及伊蚊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们依赖积水来繁衍后代。而人类常常因为存储雨水或灌溉农田而制造积水,这或许就是这些蚊子被吸引到人类居住地的原始原因,进而演化出叮咬人类的行为。
并非所有种类的蚊子都有相同的行为模式。例如,传播疟疾的疟蚊与埃及伊蚊有亲缘关系,但它们拥有不同的生命周期。这些疟蚊在旱季时会进入一种类似夏眠的状态,度过整个干旱期。
这项研究建立的模型还预测,未来几十年内,随着非洲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将有更多的埃及伊蚊种群表现出对人类更强烈的偏好。令人惊讶的是,气候变化在未来30年内可能对蚊子的进化影响甚微,因为预测显示非洲的旱季模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