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饸饹
饸饹,这一传统特色美食在北方广为流传,尤其在山西、内蒙和河北北部地区深受喜爱。虽然许多人习惯将其读作(hé lou),但它的正式名称叫做河漏,是一种用荞面制作的面食。据传,这种美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追溯到二三十年前,冬日里,家中围坐火炉旁,每人一碗热腾腾的肉丝荞面饸饹,那份温暖难以言表。而在夏日,院子中的饭桌上,一碗佐以酱油、醋、香油等调料的凉拌饸饹,则带给人清新的凉爽感。
那么,饸饹的正确读音是什么呢?正确答案是——饸饹(hé le)。大家读对了吗?
二、荸荠
荸荠,作为一种湿地植物,遍布我国各地。其外观类似棕色的大蒜,但没有蒜瓣。通常生长在泥里,市场上售卖的荸荠往往裹着泥土。
需注意,荸荠不能生食,因为其表皮可能携带寄生虫。经过适当处理后,荸荠可剁碎做汤、做馅、煮糖水或直接剥皮食用。其口感脆生,味道甜美。
荸荠是它的学名,虽然有些难读——(bí qí),但它还有一个更为常见的名字——马蹄,这个名称更易于记忆和发音。
三、芫荽
芫荽不仅具有用价值,更在美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特殊的气味,它常常能避虫。人们在烹饪时,会充分利用芫荽的美食价值。
比如,在简单的鸡蛋汤中放入几叶芫荽,既能提味又能增色。再如爆炒牛肚丝,出锅后撒上一把芫荽,色香味便俱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习惯称其为香菜,这样叫更为顺口。
说到香菜的用法,北方老家有一种做法特别推荐:买一大捆香菜,洗净剁碎后与猪肉拌馅,再烙馅饼,那香味简直令人难以忘怀。馅中的香菜完全没有了原本的浓重味道,而是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清香味。
四、馄饨
馄饨(hún tun),这一民间传统美食广受喜爱。北方早点摊上的馄饨通常皮大馅小汤多,配料丰富。吃的时候,汤中加入各种调料和配菜,配以一个大烧饼,便是一顿饱饱的早餐。
馄饨的包法多样,有半圆形、长方形和对角三角形等。随着地域的差异,馄饨的叫法也各不相同。例如成都称其为“龙抄手”,而新疆乌鲁木齐则称之为“曲曲”。广东人则称之为“云吞”,其特点是个大馅多,与水饺大小相仿。
无论怎么称呼,馄饨都是一道美味佳肴。朋友们平时怎么称呼馄饨?又有什么特别的做法呢?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