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为什么叫青光眼

2025-05-0112:41:37综合百科1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球内压力异常增高所导致的视力逐渐下降的眼疾。在我国,青光眼总发病率约为1%,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超过50岁的人病率更高,大约达到了2%。作为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对人们的视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我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防止可能的失明风险。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我们可以想象眼内压力的正常维持依赖于房水的产生和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眼压失常。简单来说,青光眼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房水产生过多或受阻,导致眼内房水滞留,眼压升高。长期的眼压升高会对眼球内的和细胞造成损害,导致视力下降,甚至造成永久性视功能丧失。

青光眼有多种分类,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和混合性青光眼。按照前房角是否开放,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大类。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

许多青光眼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视力也大多正常。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眼红、眼眶酸胀、鼻根部不适、偏头痛等症状。急性发作时,可能会出现视力急剧下降,伴随剧烈头痛、恶心和呕吐等全身症状。到了晚期,由于视野的损害,可能会出现夜间视力差、行动不便等问题。

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早期可以使用抗青光眼滴眼剂,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还需要口服或注射降眼压物。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激光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如果滴眼剂无法控制病情,就需要考虑进行抗青光眼的手术。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和“小梁切开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至于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青光眼,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经常在暗光下阅读和看手机的人群、长时间玩游戏和使用电脑的人群、携带青光眼遗传基因的人群、曾有视受损的人群、眼睛长时间疲劳得不到缓解的人群、有高眼压倾向的人群、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以及高度近视患者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也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如果你是上述高危人群中的一员,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一旦被确诊为青光眼,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期治疗,不能随意减量或停。定期监测眼压和视野,根据眼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只有坚持治疗,才能有效避免青光眼对视力的进一步损害。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