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先生的形象,总是让人联想到那身黑色袍子,给人留下严肃、桀骜的印象。只有真正深入品读鲁迅的文字,才能发现先生骨子里的幽默气质。这种幽默并不是表面的滑稽,而是深层次的、高级的幽默。
回想当年诗坛,流行着许多肉麻空洞的失恋诗,鲁迅对此颇有微词。于是,他创作了一组名为《我的失恋》的打油诗,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那些空洞的诗作。除此之外,他的经典小说《孔乙己》也展现了他独特的幽默感。比如孔乙己对“回”字的四种写法的描述,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对孔乙己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鲁迅的幽默感在《阿Q正传》这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阿Q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关于阿Q的名字由来一直令人好奇。有人曾向鲁迅提问,为何给阿Q取一个洋名。鲁迅巧妙地回答,阿Q的形象是一个光头,脑后留有一条小辫子,用Q字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点。这样的幽默,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十分贴切。鲁迅对于清朝留下的辫子持反感态度,用Q字来形容阿Q的形象既是对历史的讽刺也是对现实的批判。
关于阿Q的名字问题,除了幽默之外,鲁迅还有更深的考虑。在小说中,鲁迅提到人们常常称呼阿Q为“贵”字的读音,但具体是阿桂还是阿贵并不清楚。由于当时还没有现代拼音体系,鲁迅选择了使用国语罗马字的写法,“GUI”在当时被写作“QUEI”,因此取名为阿Q。这个看似简单的名字背后有着鲁迅的深思熟虑。这个幽默实际上体现了鲁迅对当时社会对底层人物的忽视和冷漠的态度的批判。即使是像阿Q这样的小人物,他们的名字和身份被忽视,这种正是鲁迅想要通过小说来揭示的社会现象。
人到中年再读鲁迅的作品,才能真正体会到他文字中的深厚功底和深刻思想。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晶。“回”字的四种写法以及阿Q的名字都是如此巧妙绝伦展现了鲁迅的文学才华和他的深刻洞察力也是他作品能感染人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