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此日古称“登高节”、“老人节”,亦被称为“双九节”。古人将“一、三、五、七”的奇数称为阳数,而九月初九正是两阳相逢,正日子的日子。自古以来,人们有正月初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过重要节日的传统。
九为极数,九九是久久。重阳节这天,人们或邀三五亲朋好友一同登高远眺,遍插茱萸,拾起螃蟹、肥鸭回家,再热一壶黄酒。喜爱诗词的人,更会一边品酒一边吟风弄月。虽为极数,人们对“九九”的庆贺却简单轻松,吃好喝好玩好,不负良辰。
重阳习俗繁多,以下便是一些主要活动的介绍:
登高处
古人于重阳登高,已成传统。据孙思邈《千金方月令》所述,重阳日人们必须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登高远眺,心旷神怡,是一种极好的运动方式。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古人认为茱萸可以辟邪消灾,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茱萸节”。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插于发髻,以求五福中的“长寿、康宁、考终命”三福。
赏菊花
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重阳节亦被称为“菊月”。菊花在文人雅士的眼中是高洁、独立的象征。赏菊也成了文人雅集的普遍活动。百花凋零时,唯有菊花盛放,因此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也是长寿的象征。
饮菊酒
酒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消积冷健胃功效。《中名大典》中记录,菊花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人们在重阳节饮菊花酒,可以达到延寿和长生的目的。
食蓬饵
蓬饵是重阳糕的前身,是用黍子面混合大枣、栗子等食材制作的年糕。“糕”与“高”谐音,象征着向上、进步、高升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之形。
放风筝
重阳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放飞风筝寓意着“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越远,晦气也离之远去。放飞风筝以后,还要将线烧断,让风筝消失得无影无踪。
敬老人
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尊老、敬老之风代代相传。九九重阳有长久、长寿、长兴旺的意思,《老年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天儿女回家陪伴老人,祝愿老人安康幸福、长命百岁。
重阳节是一个秋日盛大的节日,是人们团聚、敬老、赏秋的好时机。无论登高远眺、遍插茱萸还是赏菊饮酒,都是为了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欢庆佳节,珍惜时光。祝愿大家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都过得快乐又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