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成年人中约为10%。特别是对于有胆石症家族史的个体,若年龄超过40岁且属于肥胖,其发病率更是高达20%以上。除了遗传因素,胆结石的形成还与个体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可说,部分胆结石是因不良的生活习惯而“诱发”的。下面,让我们一同探讨那些可能引发胆结石的不良习惯。
习惯一:以零食代替规律饮食
不规律的饮食会扰乱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的正常。这会导致胆汁黏稠度增加,从而容易引发胆石症。过多摄入糕点甜食、精米细面,而忽视粗粮蔬菜的摄取,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升高,进一步促发胆结石的形成。
习惯二:过度嗜甜
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之间的平衡。过量的胆固醇则可能形成胆固醇结石。
习惯三:忽视早餐
这是胆结石形成的“知名”诱因。在早晨空腹时,胆囊贮存了一夜的胆汁,其胆固醇饱和度较高。如若不吃早餐,胆囊收缩的正常过程无法使胆固醇随胆汁,进而可能导致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习惯四:饮食过于油腻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容易使血脂水平上升。作为血脂的一部分,胆固醇也会随之升高,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过饱和,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最终形成结石。
为避免此情况,建议减少高脂肪食物(如动物油脂)和高胆固醇食物(如奶油、蛋黄等)的摄取。
习惯五:饮食过于清淡
长期低脂肪饮食虽有利于健康,但也是胆结石形成的潜在风险因素。低脂肪饮食可能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导致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从而引发胆结石。
习惯六:饮水不足
平时饮水不足,或饮用硬水(含钙、镁离子较多)都可能导致胆汁浓缩,增加结石的风险。建议每天保证饮水达1500~2000毫升以稀释胆汁。
习惯七:情绪压抑
长期生闷气、情绪压抑可能影响肝气疏泄,导致气滞。这可能使胆汁瘀阻,容易产生胆结石。中医认为情绪不畅是百病之源,因此应学会调节情绪。
习惯八:体重超标
肥胖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影响胆黄素的正常代谢,从而易形成结石。除了胆结石,肥胖还是高血压、高血脂等的危险因素。
习惯九:快速减肥
减肥过程中,如若只依赖低热量食物,不科学地限制饮食,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瘀滞。这可能使胆固醇析出沉淀,最终形成胆结石。在减肥的头两年尤其需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