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运动,许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健身房里肌肉发达的健硕男士,或是像彭于晏那样的腹肌线条分明,又或是们的蜜桃臀、马甲线等健美形象。似乎拥有这些完美身材的人必然身体健康,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
现实中,心血管疾病作为现代最为严重的健康杀手,仅仅依赖锻炼肌肉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决定性的效果。回想过去,我们都听说过一些人尽管生活规律、经常锻炼,但突然间离世的消息。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即使是星光熠熠的荧幕巨星,如《叶问2》中的外国拳王,虽有一身棱角分明的肌肉,却在2015年家中离世,令人惋惜。
事实上,要达到健康的目的,锻炼是有序的。首要的是心肺功能,其次是柔韧性,然后是肌肉耐力和爆发力。这一顺序并非随意排列,而是有着科学的依据。心肺功能的健康程度对于整个的健康至关重要,其衡量标准之一是最大摄氧量。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曾在19对3万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筛查。结果显示,对于成年人来说,男性的最大摄氧量及格线是40,女性是36。那些低于这一标准的人群存在猝死的风险。长期加班熬夜的IT人员,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往往只有29或30,这令人深感担忧。
尽管心血管系统的强弱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通过运动,尤其是像跑步这样的有氧运动,我们可以对其产生积极的改善。许多人在坚持锻炼这一方面会遇到困难。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将在后续的讨论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