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是一种由于外伤或病理原因导致的骨质断裂或部分断裂的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骨折部位的疼痛、压痛、肿胀和瘀斑,以及肢体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有时,完全性骨折还会导致肢体畸形和异常活动。骨科专家指出,许多患者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骨折后需要大量补钙以促进骨骼愈合。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骨折并非由机体缺钙引起,而是在某些创伤或其他病理因素下发生。骨折发生后,骨折断端会释放出大量钙质。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及肢体固定,容易导致全身或局部骨骼的废用性脱钙。这两种脱失的钙盐会进入血液,增加血钙含量,进而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尤其是对于长期卧床、肾脏功能可能较弱的患者,摄入大量钙剂还可能引发尿路结石等不良后果。
不仅如此,过量摄入钙剂还可能引起胃酸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还可能对骨折的愈合产生负面影响。
骨折后过多服用钙片并无益处。在骨折愈合期,除了定期到医院进行骨科检查外,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对骨折的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骨折患者的饮食禁忌,以下几点需注意:
1. 避免过量摄入肉类和骨头汤。尽管有些人认为多吃肉骨头和喝骨头汤能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但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这反而可能延迟骨折的愈合。这是因为骨的再生主要依赖骨膜和的作用,而它们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肉骨头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钙,过量摄入会打乱骨质内有机质与无机质的比例平衡,从而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
2. 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骨折患者因固定和伤痛等原因,食欲往往不振,有时还会出现便秘,尤其是卧床患者。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和通便。建议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及香蕉、蜂蜜等有助于胃肠消化和排便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