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的对话与孩子的内心世界
亲爱的父母们,你们是否察觉到,曾经那个爱围绕身边喋喋不休的小天使,如今已悄然成长,逐渐减少了与你的主动交流?
孩子正逐渐钟爱独自坐在房间的地垫上,以积木和软垫构筑起一个又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小世界。有时,他们会自言自语,对着玩具轻声低语。当你完成家务,看到那小小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想要了解他内心的冲动。
你走向前,温柔地问道:“宝贝儿,你在玩什么呢?可以与妈妈分享吗?”
而他们的回答可能会让你莞尔一笑:“这是我的小秘密哦。”曾经的他们,连出生时的体重、身上的胎记都无所不知,如今却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其实,孩子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之一。2至5岁的孩子自言自语,是语言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常试图与孩子们进行轻松的对话。
常见的对话场景如下:
“哇!你好可爱呀!你叫什么名字呢?”你问道。
“我叫……周……杰……伦。”孩子回答。
“你好啊,杰伦!你几岁啦?”你继续追问。
“我五岁啦!”孩子边说边伸出五个手指头。
在这样的交流中,有时问题会走入一个令人发笑的循环:“那你有弟弟妹妹吗?”“你想要个弟弟还是妹妹吗?”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孩子扑进母亲的怀里,表达不愿有弟弟妹妹的意愿。
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我们的问题可能变得更加实际:“你在哪所学校上学?作业完成了吗?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然而这样的对话往往很快就会变得乏味和重复。
这样的聊天方式,似乎更像是成年人之间的寒暄,而非与孩子的真正交流。想象一下,一个五岁的孩子每次出门都要面对这些相同的问题,他们真的会享受这样的对话吗?
那么,我们如何以孩子喜欢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呢?答案就是真诚与理解。不要刻意去装作了解他们,而是要真正地发现他们语言和行为中有趣的地方,并让他们引导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当孩子郑重其事地展示他的“火箭”时,尝试停下来仔细观察。不要只是虚伪地鼓掌,而是问一些深入的问题来理解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比如问:“这个火箭的燃料在哪里放?发动机在哪呢?它要飞到哪里去?”这样的对话不仅可以增强你们的交流深度,还会使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