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唐 杜甫】
春雨适时降,滋生万物新。
随风潜入夜,静默润物心。
夜色笼罩小径,云翳铺天盖地,唯有江船上的灯火独映其明。
朝霞洒下湿气重,花开灿烂装满锦官城。
近日,我对阅读《古诗课》的热情有些许的消退。原本以为春天的脚步不会匆忙离去,但没想到今年暖湿气流提前造访,我还未完全沉浸其中,夏日已悄然而至,导致我尚未读完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创作的那些关于春天的诗篇。
《古诗课》中首次出现了律诗的讲解。在此之前,我已研读了乐府诗与绝句等,今日特地来探讨律诗的独特之处。
律诗是古诗词中最为严谨的体裁之一。它对格律有着极高的要求。通常由八句构成,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需对仗工整,首联和尾联则可灵活处理。句中的平仄也有严格规定,不容随意更改。
对于这四联的命名缘由,我至今仍感费解。若是以身体部位命名,那这种命名方式似乎略显牵强。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源于其历史背景。在古代的官营制度下,因成都盛产蜀锦,故设置了“锦官”来管理,于是成都便有了“锦官城”之称。
前两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春雨温情脉脉的形象。“春雨适时降,滋生万物新”,一句“好雨”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春雨仿佛选择合适的时机而来,特别在春天降临。
史杰鹏老师解释,“发生”一词本意是开始、萌发,常用于形容草木的生长,后来也用于指代其他事物的出现或开始。
“随风潜入夜,静默润物心”,这句诗描绘了春雨随着春风悄然降临,蹑手蹑脚、默默地滋润万物,无声无息。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雨的美好,雨滴的动态跃然纸上。
随后,诗句并未继续直接描绘雨景,而是转换至两个场景。一为雨中夜色,一为晨起后的景象。“夜色笼罩小径,云翳铺天盖地,唯有江船上的灯火独映其明”,读来略带孤寂之感,但或许正是“云俱黑”与“火独明”的对比,突显了灯光的温馨。
最后一联则流露出积极的情绪。“朝霞洒下湿气重,花开灿烂装满锦官城”,清晨时分,看到被雨水打湿的花朵,想象整个锦官城的花朵都吸饱了水分,有了雨水的滋润,它们定会开得更加绚烂。
关于尾联中的“重”字读音,我曾一度模糊不清,背诵时总是模棱两可。但在《古诗课》中得到了解答。这个“重”字应读作沉重的重,因五言律诗的平仄要求,必须遵循“一论,二四分明”的原则。在“花重锦官城”中,第四个字“官”为平声,故“重”字必须是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