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孙福泽自有源,典故演绎各不同
版本一
古时一秀才家有幼子,启蒙不甚佳,而令夫人不囿常规,反觉巧事相伴。一日秀才考子所学,子不知答何物,鸡屎之答令人啼笑皆非。秀才无奈之下离家修行,为游方和尚。
夫人知书达理,请师教子,终使子高中三甲。秀才归乡后闻知此事,寻至儿处却不肯收其钱米。一挥而就,留诗飘然而去:“怒气离家已久年,金银米粮皆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儿孙做马牛。”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分。
版本二
古时一富豪家有幼孙,见其家之财富而不知珍惜。祖孙以地之围论富贵,儿云欲日食困厄可售之而足食。富豪忿之出家修禅,历岁月。及归来之日闻说其家事变迁,心中已无挂碍。
闻知一富户之母乃其旧友之妻,其家因变故而再起。富豪知其心存善念,故施舍不求回报。留书云:“散尽家财离俗尘,布施钱米不索求。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其做马牛。”此言告诫世人,儿孙自有其福分。
故事虽异而意同,皆为劝世之言。告诫世人勿为儿孙过度操劳,“儿孙自有儿孙福”。如今之人亦多忧虑儿孙未来,省吃俭用为其积蓄。然不肖子孙败光家业者亦不乏其人。故此言应警醒我们不必过度操劳于儿女之福祉。
当下有句流行语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见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与焦虑。的确,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更好的环境下成长。寒门也能出贵子,历史上入仕、豪商、成功人士并不都来自富裕家庭。当前虽然名校学子多来自城市或小康家庭,但也不能忽视那些通过自身努力成才的例子。
作为父母,“儿孙自有儿孙福”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两者并不矛盾。我们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努力和修为。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不论出身如何,通过自身的拼搏和努力都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不必为子女过分焦虑或纠结。要相信他们自有自己的命运和机遇。无论是先有好的起跑线还是靠自己拼搏进取,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修为和意志力。“儿孙自有儿孙福”并非是消极的葡萄酸心态,而是对现实的深刻理解。诸君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