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多受功利性需求影响,追求眼前的成果而非超越现实需求的真正创新。这也揭示了我们在原始的性和引领性创新方面,相较于发达,尚有一定差距。针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创育的关键所在,我们有幸邀请到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他在《经济大讲堂》为我们深入剖析了创育的核心要素。
李培根在演讲中强调了四点关于创育的思考。要培养学生的“超越”意识。他认为,应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超越现实需求,避免过于功利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们应当意识到,真正的创新不仅仅是满足眼前的需求,更是对未来的探索和超越。
李培根强调在创育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自由不仅是目的的追求,更是过程和氛围的体现。在创新活动中,过程自由和氛围自由至关重要。只有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思想才能活跃,创新才能迸发。学生也需要这样的自由氛围来避免盲从权威。
第三,李培根提到要用善意关注社会问题。他认为创新的内心世界需要情怀的支撑,而这份情怀首先要建立在善良的基础上。他举例提到微软的创新杯比赛中,有学生团队关注聋哑人的交流问题并开发出手套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的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的重大问题并付诸实践。
李培根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创育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所欠缺的。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方式的一种艺术思考,同时也是一种情怀和素养的培养。在创育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