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讯

孩子玻璃心形成的原因

孩子玻璃心形成的原因

在当前社会,儿童主体日益受到重视,许多教育者们纷纷转向使用表扬这一“胡萝卜”手段,替代批评的“大棒”。理念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已成为家长的普遍共识。一味地表扬真的能够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吗?他们是否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自如应对挫折?

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孩子们似乎越来越“脆弱”,承受不了半点批评。张媛是一位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家长,她向记者描述了自己孩子的“玻璃心”现象。很多父母都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越来越差,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失去控制。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显示,因情绪问题就诊的儿童比例逐年上升,孩子们常常感到焦虑、沮丧,甚至出现念头。

为何孩子们容易变得如此脆弱呢?很多父母对此感到困惑。事实上,这可能与我们所提倡的过度表扬教育有关。如今的育儿文章常常强调要全然接纳孩子,不断鼓励、表扬他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长的爱。这种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呢?

不少家长表示,当孩子们离开家庭走入社会,面临竞争时,由于不再被表扬和赞美包围,他们会出现情绪上的落差,由原本的自信变得自卑。有些孩子甚至出现了“表扬依赖”的倾向,只有得到他人的肯定才能感到安心。王老师是石家庄市西京北小学的一名教师,她指出很多孩子都习惯于以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行动的标杆。

郭贞贞是一位家长的代表,她为了让孩子增加自信心,常常在游戏中故意输给孩子。这种做法却让孩子对一切都浅尝辄止,认为一切都很简单。面对复杂的情况时,他们常常没有耐心、无法专注。过度的赞美为孩子生成了一个虚假的镜像和生存图景,让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也不懂生活的艰难困苦。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专家们表示,我们需要将生活还原成现实,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边界。魏坤琳教授表示,表扬是一种外在强化物,其目的在于实现对受表扬者的控制。而真正的成长动力应该来自于内部动机,即对事物本身的兴趣。我们在夸奖孩子时应该注重事实本身,明确告诉他们哪里做得好,为什么好,哪里需要改进。我们也应该减少虚假的表扬,让孩子们感受到真实的反馈。


孩子玻璃心形成的原因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