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这些瞬间,你是否多次被孩子所激怒?
▷ 早晨赖床,上学时临近迟到仍无动于衷;
▷ 饭桌上的漫长时间,一边吃一边玩,时间飞逝却无成果;
▷ 户外游玩后迟迟不愿归家,无论怎样催促都置若罔闻;
▷ 漫漫长夜,完成简单的作业竟要花费两倍的时间;
▷ 洗漱后仍不愿休息,把家长的督促当作耳边风…
孩子做事的拖拉与磨蹭,是众多家长共同的困扰。面对孩子的慢条斯理,家长们难免心急如焚,情绪难以自控。在“拖延症”这个问题上,没有哪个孩子能逃脱其困扰。
要解决孩子的拖延问题,关键在于父母要深入理解其根源:“为何孩子会如此磨蹭拖拉?”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拖延问题。
孩子的拖延行为往往源于以下原因:
孩子对时间没有明确的概念
家长的过度催促导致孩子分心
未能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果
一、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因生活经验不足,难以理解像3分钟、1小时这样的时间概念,因此可能到了该做某事的时间节点还意识不到。
二、家长的持续催促
孩子在专注于某项活动时被频繁催促转而进行另一项活动,这不仅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还可能让他们在紧张之下无法正确应对任务。
心理学研究显示,过度催促反而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缺乏体验行为后果的机会
家长在面对孩子拖拉磨蹭的行为时,往往习惯于“包办代替”,没有让孩子体验到行为的直接后果。
孩子无法直接感受到迟到的教训或拖沓带来的不良后果。
面对以上三个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孩子的拖延问题呢?以下四招或许能助您一臂之力。
给予孩子时间紧迫感
给予孩子正面反馈
激发孩子对任务的兴趣
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
1. 让孩子感受时间的紧迫性
父母可以通过倒数计时的方式,如“睡觉倒计时开始,现在只有三秒时间,3、2、1”,给孩子留出适当的缓冲时间。
2. 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过度的批评和催促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当孩子表现出色时,应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表扬,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在其他方面也能表现出色。
但需注意避免在孩子高兴时提及过去的不足。
3. 激发孩子对任务的兴趣
通过与父母的互动游戏或比赛等方式,让孩子觉得完成任务是件有趣的事情。
(例如:与孩子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
4. 让孩子体验行为后果
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并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任务。也要让他们体验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后果。
(例如:迟到导致早餐吃不下、作业无法按时完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