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商业领域,常有一种观点盛行:企业首要任务是专注生产经营,品牌建设则是后续的步骤。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狭隘,未能全面理解生产经营与品牌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何为生产经营?何为品牌建设?
生产经营旨在高效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如原材料、设备及劳动力等,将这些要素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市场转换最终实现利润增长。而品牌建设则是聚焦于激活品牌要素,以提升顾客体验为核心,旨在实现品牌的承诺与价值。
生产要素的优化和产品的产出仅仅是企业经营的一环,而品牌要素的培育与顾客关系的经营则显得尤为重要。品牌包括名称、标志等外在标识,同时也包含品牌的使命、价值观等内在精神要素,这些是构建顾客感知和体验的关键。
探讨企业的盈利来源时,我们发现顾客体验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入增长。良好的顾客体验是品牌建设的基石,也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基本保障。若品牌定位不科学或顾客体验不佳,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将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进一步思考,品牌建设中的品牌承诺与生产经营又有何联系呢?
品牌建设意味着企业向顾客和公众作出承诺,并付诸实践。这种承诺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将“顾客是上帝”的理念付诸行动。从这一角度看,品牌建设不仅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理念,还涵盖了生产经营的核心内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那种认为“先搞生产经营,后谈品牌建设”的观点显然未能深刻理解品牌建设的真谛。事实上,许多成功企业在默默遵循着品牌建设的道路,即使他们未将品牌明确激活和传播。
例如,一家压力容器生产企业虽以营销为主导,提出“一切围绕销售、围绕订单”的策略,但这种策略背后其实已经蕴含了品牌理念。若进一步提炼其核心价值观,如“客户至上,营销先行”,企业便需围绕此核心价值观展开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用户体验等工作。
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为保障产品质量和营销所付出的努力,最终会形成品牌的联想。这种联想让客户感受到产品的可靠性、信任感,从而塑造出良好的“感知质量”。卡普费雷尔认为,感知质量是驱动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对企业投资回报率有着重要贡献。
品牌要素并非是生产经营后的附加物,而是贯穿企业日常活动的关键元素。若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围绕品牌承诺和顾客感知、体验进行,将有助于市场的拓展和利润的提升。
当提及品牌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时,明确了品牌的要素后,内容与功能将发生显著变化。这强调了各环节为实现品牌目标的协和一致性。
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核心业务的理念愈发被认同。如同丹尼斯·李·约恩在《卓越品牌建设的7个原则》中所强调的“品牌即业务”,以及齐鲁壹点Brand-C品牌数字实验室的“3I6S品牌战略管理与诊断模型”所提出的“品牌建设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二者均突显了品牌建设在企业运营中的核心地位。
此刻深思,您的企业是否拥有清晰的品牌理念?是否已将这一理念融入企业的每个环节?企业的成功是否源于践行了自身的品牌理念并兑现了品牌承诺?而企业遭遇的困境是否源于未能坚守正确的品牌理念或受到利益诱惑而未能履行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