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络红人现象屡见不鲜,其中“郭有才”的迅速崛起与突然消逝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位网红曾凭借一次复古滤镜的翻唱火爆网络,但后续因虚假包装等问题而名声扫地,令人唏嘘。
与此一些地方也因网络红人的热度而获得了意外之喜。例如,菏泽文旅曾借助郭有才的流量一夜之间清空了菏泽南站,但最终未能将流量转化为持续的旅游热潮。这引发了人们对网红带动旅游产业长久发展的思考。
回顾近年来的城市文旅爆火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往往有一种或多种元素激发了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带动了城市或特定地点的旅游热潮。比如,“开封王婆-赵梅”的相亲活动以独特的控场能力和幽默话术吸引了大量粉丝,进而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另一个例子是,成都玉林七巷小区因一位说唱歌手的视频而成为网红打卡地。
除了人之外,一道美食或一部剧集也能成为带动旅游的强大力量。例如,山东淄博的烧烤和甘肃天水的麻辣烫因短视频的传播而走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同样,一部剧集如《去有风的地方》和《我的阿勒泰》的播出,也使得拍摄地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这种短期的流量并非都能转化为长期的旅游热潮。许多地方在网红热度消退后,需要思考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如何让游客真正留下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这需要官方背书、深度结合营销和产业、注重旅游产业的长尾效应等措施。
以甘肃天水为例,网友“一杯梁白开”的一段麻辣烫视频为天水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天水文旅局迅速反应,不仅改善城市面貌迎接游客,还设置了免费接送点等便民措施,使天水的旅游收入有了显著增长。这表明,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游客,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他们,是留住游客的关键。
再看哈尔滨,虽然并非因意量而爆火,但其城市文旅营销的长线铺陈也赢得了游客的喜爱。这表明,持续且深入地推广城市文旅,能够为地方带来稳定的旅游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