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谈论某人的品性时,若我们冠以“十恶不赦”的犯之称,那么,您脑海中的形象或许会浮现: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蓬乱,脸上刻着刀疤的个体。这种共通的心理映像,其实是“定势效应”在起作用。
人们常被电视等媒介所描述的犯形象所影响,久而久之,每提及“犯”二字,这种形象便自然而然地呈现在思维之中。
人类的思维过程往往受“定势效应”左右。
所谓“定势效应”,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或长时间的经历中,因缺乏对某些信息的全面了解而形成的固定思考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面对新问题时,习惯性地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解答。
用“头脑风暴”法来克服刻板思维。
曾有小王失去一辆车的故事为例。他怀疑邻居小明是偷车贼,观察小明时的每一种行为都仿佛符合偷车贼的形象。但当车最终找到时,他再观察小明,却找不到任何偷车贼的影子。这正是小王被“定势效应”所影响的表现。
定势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虽然定势效应有其利弊之分,但生活中无处不在。凡事无绝对,定势效应亦如此。它既有利也有弊。
定势效应的益处在于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便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难题时,我们可以依靠过去的经验和方法来处理,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是有效的方法。
但同样,定势效应也存在弊端。长时间受到固定思维的束缚,人们可能会在面对新问题时沿用旧法,忽略了时代的发展和旧方法可能无法解决新问题的现实。这可能将导致思维的局限和阻碍创新能力的提升。
定势效应对创新的阻碍。
其实,我们可以将此篇科普的“定势效应”与之前的“酝酿效应”相结合。在面对问题时,如果过去的思考方式能解决问题,那自然很好。但如果不能,那就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框架,暂时将问题放置一旁,让大脑进行“酝酿”,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挑战定势,释放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