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食品销售与市场策略深度解析
根据达利食品的年度财务报告,我们得以窥见其业务运营的独特之处。该公司没有销售收入占比超过10%的大客户,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其并未公开披露。
这一现象背后或许反映出公司对下游经销商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这不仅是市场动态的反映,也是公司策略调整的体现。
在2017年的财务报告中,达利食品解释了其贸易应收款的大幅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公司正在积极拓展直营商超和电子商务渠道,并相应地放宽了对部分经销商的信用期限。
年报显示,达利食品给予经销商的信用期在30至90天之间浮动。与2015年的数据相比,当时的信用期基本限定在30天内。这表明公司在资金管理策略上有所放松,以支持经销商和扩大市场份额。
从2015年到2017年,达利食品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3.60天增加到12.45天,显示出应收账款管理上的明显变化。
进一步观察,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其与同行业公司的比较。在贸易应收账款的比例上,绝味鸭脖和来伊份显示出较低的比例,而桃李面包和旺旺则表现出较高的比例。
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方面,洽洽食品和桃李面包的周转天数相对较长,而绝味和来伊份则显示出较短的周转时间。这可能与各自的销售策略和渠道管理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绝味和来伊份不仅在传统销售渠道上下功夫,还向下延伸到更基层的销售网络。绝味主要采用加盟方式开设门店,而来伊份则采用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种模式并重。
转向达利食品的销售情况分析,我们发现该公司旗下拥有多个品牌,包括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等六个独立品牌。这种每个品类一个品牌的策略在食品行业中并不常见,大多数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同一品牌策略。
达利食品的每个品牌都采用独特的广告和推广策略,甚至每个产品广告都会请不同的代言人。这种差异化的品牌建设方式是公司的一大特色。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其品牌建设和销售推广策略,我们需要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关于销售及经销开支的部分。这些开支包括广告开支、推广开支、物流开支以及员工薪酬等。
从2015年到2017年,公司的销售及经销开支持续增长,复合增速达到26%。销售费用率也有所上升,这主要是为了推出新产品而增加了推广费用。
虽然公司年报中没有详细披露销售费用的结构,但根据以往招股书,广告开支在公司销售费用中占比较高,主要用在了明星代言、赞助活动以及各种媒体广告上。
公司的推广开支也在逐年增加,这主要归因于传统渠道和现代零售渠道的现场推广活动以及降价销售活动的增多。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达利食品的市场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敬请期待后续报告。
本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者应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