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每每听到“心难受”这一说法,我总以为是因为外界的事物或他人的行为让人无法接受,进而引发内心的痛苦。一直以为这种难受源自胸腔中的那颗心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长大,开始明白这种难受并非源于心脏本身的功能,而是与心理、与大脑的思维活动息息相关。原来,心脏本身并没有这种感受功能。
对于那种通过胸来安慰“心难受”的做法,我始终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我心中,心脏和大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器官,各司其职。
几十年过去,我通过自身的体验逐渐意识到,我的这种想法其实是有局限的。心脏与大脑之间,其实存在着某种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有时,心脏出现不适,我会感到一种“心难受”的感觉,随后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些不利的情景,比如不顺利的事情或是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
同样,当遇到一些令人难受的事情时,我也能够感受到心脏的不适,即所谓的“心难受”。
它们并非孤立存在。
还有一个观点:“绞尽脑汁”与“耗费心血”其实也有相通之处。
例如,当我长时间投入写作时,有时会感到心脏的不适,这可能是因为过度思考、费尽心思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绞尽脑汁”其实就是在“耗费心血”,可能会导致心脏的供血不足,引发不适。
当我们感到“心难受”时,不妨让自己放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给自己一段休息时间,让大脑和心脏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或许这样,一些困扰我们的“病症”便会不治而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