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拿着那份应聘者唐浩的简历,我看了他一眼:“自我介绍一下吧。”
男孩愣了一下,随即似乎找回了些自信,挺直了腰背,“我叫唐浩,23岁,家乡在……”他开始说了起来。
“好,明天等我们通知吧。”他的话一说完,我便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助理过来递给我一杯水,我揉了揉脖子,感觉有些疲惫。上午的面试已经结束,接待了十个应聘者,但没有一个让我满意的。说实话,我真的有些想直接告诉他们,没希望了。可看着他们眼中的期待,我还是忍住了,没把话说出口。
助理看着我,小心翼翼地问:“经理,这些人都不合适吗?”
十个人的面试,我让每个人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结果呢?大多数人只是机械地复述了简历上的内容。唯一的不同就是,有的人显然准备得比较充分,能把简历上的话背得滚瓜烂熟;而有些人则可能是从网上下载的模板,记不住细节,讲得结结巴巴。
最终,我让助理给每位应聘者发了一封邮件,明确告知他们没有被录取的原因。
每周的团队例会,我都会安排员工展示他们的策划案。在会上,他们不仅要用白板演示,还要详细解读自己的策划思路。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策划引人注目,迅速吸引大家的注意呢?单单依靠那些简单的PPT,能让你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时,大刘正在白板前做他的策划展示。他讲解得非常到位,手里拿着我之前审阅过的策划案,幻灯片在他讲解下逐一滚动,我听着他的分析,心里觉得挺满意。
这个策划案最初,大刘只是草草写了个大纲就给我看了,简直像大学生写论文前,去请教老师:“老师,我这样写可以吗?”
我问了大刘两个问题:“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落实?”
他有些慌乱,摸了摸头,脸色有些尴尬,小声回答道:“这种策划案网上有很多模板,都是这么写的。”
既然网上已经有模板,为什么我还要聘请你来做这些重复劳动呢?还要支付你这么高的薪水?
我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平静地说:“去修改一下,加入一些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几天后,大刘拿着修改过的策划案再来找我。从这次的稿子里,我明显能看到他有了新的思考。他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更加深刻,对市场的调查也做得很细致,甚至对公司产品的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我仔细阅读过后,又问他:“你和策划部门的同事们都在做这个项目,你认为你的独特优势在哪里?”
这次,大刘没有再愣住,而是默默低头,鞠了个躬后退出了办公室。
第二天,大刘再次走进我的办公室,开始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地阐述他的优势与思路。这一次,他显得更加自信,也更加从容。我认真听着,时不时点点头。
“你的策划案可以在下次例会上展示了,去准备一下吧。”我对他说。
大刘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弯腰给我鞠了个躬,然后兴奋地走了出去。
眼前的白板前,正在满怀激情地讲解市场、客户需求、以及如何通过策划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大刘,已经变得更加成熟了。
每家公司都希望能够找到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才。作为方,我希望看到的是,有人能让我毫不犹豫地决定聘用他。
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像大刘一样,能够在领导的指导下不断进步、逐步完善自己。更多的人,往往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去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回到那次面试,为什么我没有选择任何一个应聘者呢?
老实说,我们公司每次收到的简历有上百份,但其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却寥寥无几。很多人看起来很有背景,学历高得吓人,但真正能够做事、能够在岗位上胜任的却极少。
我看中的,始终是一个人的实际能力。
每个应聘者在面试时,与面试官面对面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5分钟。那么,如何在短短的时间里,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下一轮面试的机会呢?
你需要展现自信。一个自信的面试者,往往是神采奕奕的、举止得体的。
有能力的人不会在面试中怯场。当面试官提出问题时,他们会迅速回应,而不是吞吞吐吐、畏畏缩缩。很多时候,犹豫不决的瞬间,就了你是否准备充分。
学会思考至关重要。面试官的每个问题,背后都有深意。他不会浪费时间去问你家里几口人、你住在哪里、你什么时候出生。
你需要认真倾听问题的核心,洞察其中的含义。
在你介绍的过程中,我能够判断你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你的语速、语调和肢体语言都在反映着你对这个岗位的适应程度。
切勿忘记场合。有些应聘者在面试中,因过于紧张或兴奋,往往会做出一些过度的举动——例如大声讲话、拍桌子等。不要忘记,面试是一个正式的场合,保持稳重与自信是关键。
其实,每个企业都在渴望人才,只是很多人未能抓住正确的面试机会,最终错失了这个重要的开端。而那些成功应聘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独特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准备,充分展示与众不同的你。相信你会被那些需要你的人才发现,他们会为你提供丰厚的回报,等待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