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旁有龙井茶,而苏州的名茶便是碧螺春。轻啜碧螺银翠,舌尖便仿佛感受到太湖春色的韵味,那种鲜爽香甜的滋味,仿佛诗中所述的绝佳享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一场关于碧螺春的细致讲述。
第七集 春茶季的探寻:碧螺春起源东山之秘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关注的是全手工明前洞庭东山碧螺春特级绿茶。许多朋友初次听闻碧螺春时,误以为其源自洞庭湖。实际上,它所指的洞庭是苏州的太湖之滨的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
东洞庭山,简称东山。这里的碧螺春,尤其是明前碧螺春,堪称极品。此茶三面环水,北面依山傍水,常年受到湖水烟波的滋润。四季交替中,茶香与果香交织,使得众多茶友愿意等待一年只为品尝一口正宗明前碧螺春的滋味。
为了追寻那第一拨的明前好茶,不少茶友会趁着清明未到便赶往太湖东山。他们亲眼目睹茶农采摘、炒制茶叶的过程,只为品味那最珍贵的头拨珍馐。
碧螺春在绿茶中独树一帜,其独特的花果香气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怀。此茶的一大特色便是“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泽鲜、香鲜灵、味鲜美。上佳的碧螺春,其色、香、味与龙井不相上下,但在鲜爽口感上更胜一筹。
关于碧螺春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受到人们的喜爱,被列为贡茶。古人称之为“吓煞人香”。此茶色泽碧绿,形状如螺旋,早春时节采摘。就连康熙帝品尝后都赞不绝口,赐名为“碧螺春”。
与其他规整种植的茶园不同,洞庭东山的碧螺春仿佛野生。茶园中果树与茶树交错生长,根底相互缠绕,使得茶叶沾染了花果的香气。
碧螺春的珍贵与独特,主要体现在其茶青的采摘与拣剔上。这里的茶叶全部由茶农亲手采摘,头采的茶叶要求是独芽。由于其属于小叶品种,通常4斤左右的鲜叶才能炒制出1斤干茶,每斤干茶包含6~8万个芽头,可见其难得与珍贵。
炒制碧螺春是一项技术与体力的双重考验。使用原始的土灶,在锅中进行炒制,全程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一气呵成。这里的制茶师傅都拥有至少十年的经验,他们一天最多能制作二十斤茶叶。
洞庭碧螺春是至今为止少有的保留传统全手工炒制工艺的茶品。陈钢老师在现场观察时发现,当地的果木柴火为茶叶带来了微妙的果木香。整个茶叶制作过程都极为传统与讲究。
当地茶农形容碧螺春的外形特征十分贴切:“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银隐翠”。碧螺春茶的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其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浓郁,口感顺滑甘甜,饮后有回甜之感。
为了充分体验碧螺春的韵味,建议使用高密度盖碗泡茶。投茶量为干茶3克,采用上投法,先注水7分再投茶。泡茶水以山泉水为佳,水温控制在80~85度之间。
保存方法简单,只需密封后在0—3度的冰箱中冷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