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农牧民的实际需求,我们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教育和培训。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呢?
青海省农广校校长魏学庆对此有着深入的介绍。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们把培训班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棚圈以及省内外农牧业示范园区,这种创新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农牧民培训的实际操作性。
近年来,我省在农牧民教育培训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我们采取实在的内容、灵活的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尤其注重手把手的培训、田间地头的授课和棚圈的技能传授。这样,我们可以及时地把农牧业的新成果、新技术传递给参训的农牧民。我们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当本地资源不足时,开展跨区域的学习交流。这种跨区域的交流,有助于农牧民转变经营管理的理念,推动产业发展。
来自西宁市湟中区的学员刘启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参与了这种跨区域的交流学习,参观了海东高原现代农业园区、乐都卯寨乡村振兴大讲堂等地,并在生产现场与专家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他说:“走出去参观学习,让我大开眼界,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我以前种植饲草产量一直上不去,农机具的故障也不清楚如何处理。现在,我知道了别人是如何种植的,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们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学习、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重视田间地头的后期服务,确保学员们真正能够学以致用。今年8月,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某职业培训学校邀请了多位专家,对参加完培训的学员进行了后续培训服务,针对农业种植、农艺技术、田间管理等问题进行实践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