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脑普及,打字成了日常基本操作。有时候打错一个字,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词,比如“褯子”。这个词可能平时不太注意,但一旦遇到,大部分人都能猜出它的意思。经过一番查找,发现“褯子”指的是小孩的尿布,也被称为“jièzi”。
随着阅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电子阅读,纸质阅读逐渐减少。以前,我们可能对口语中的字词如何书写并不太关心,尤其是那些经常在乡土小说现的方言、口语。这类文学作品使用大量的方言、口语,展现了浓厚的乡土特色。要想查找这些方言、口语的书面表达并不总是容易。
现在的手机、电脑虽然方便,但想要特意去查某些方言、口语的文字表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大多在偶然的情况下了解到某个方言、口语文字的写法,并留下印象。有些人,比如我,还愿意分享这些有趣的发现。
遇到这些字词并不复杂,我们更愿意分享的是与之相关的经历、过程和历史文化。
口语“褯子”这个词,我感觉可能会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用语。现在大部分使用纸尿裤,新的布料加工的尿布给人一种与“褯子”不同的感觉。是否要区分新式与旧式的褯子呢?
过去,褯子大多是用穿过的旧衣服剪下来的布料制作而成。那时的人们生活条件有限,不得不如此。现在条件好了,很少有人愿意使用旧的东西。即使老人准备了一些,年轻人也不舍得给孩子使用。越来越少的人准备褯子,它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每个人都经历过婴儿时代。年纪大的多使用过褯子。那时的人们会尽力准备婴儿用品,褯子通常会多准备一些,各种颜色,尽量使用柔软的棉布料。我小时候还见过特定颜色的褯子布片。
婴儿刚出生时,会不停地拉尿,褯子起到很大的作用。洗褯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与现在的纸尿裤不同,褯子需要反复使用。这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洗褯子这件事,天气不冷还好,如果天气冷就比较麻烦。必须洗干净,尽快晒干。家里人多的话,都需要帮忙。抚养一个孩子确实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