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有着独特的哲理。正如古语所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是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描绘。
暑假期间,我的宝贝女儿常常在小区广场与同伴们欢笑玩耍。那些小伙伴们常常约定好次日的相聚时间,然而由于女儿并不懂得看时间,好几次都错过了约定的见面时刻。她向我抱怨道:“到底怎样看时间啊?什么时候出来才能遇到姐姐们呢?”我意识到是时候教她认识钟表了。
认识钟表的启程
我们需让孩子对钟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钟表盘上有什么?我们首先要去探索。数字、刻度、分针、时针,这些都是钟表的基本构成。接着,我们要讲解分针和时针的转动规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我们还会一起唱念一首儿歌:
“小钟表记时间,十二个数字环绕圆。
大高个叫分针,小矮个是时针。
分针跑得如飞兔,时针行进似乌龟。
兔子跑完一圈圈,乌龟才爬一格格。”
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结合日常活动来教孩子认读时间。比如早晨七点半起床,八点吃早餐,晚上九点洗漱,九点半睡觉。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实践,孩子掌握了整点和半点的认读方法后,我们开始尝试认读“几点几分”、“过八点”、“快到几点了”。让孩子在说出自己当时在做什么的巩固时间认读的能力,并将时间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成为家中的“小闹钟”
当孩子掌握了认识钟表的方法后,她热切地希望能为家人提供报时服务。于是,我们提出了家人的报时需求:奶奶每天早晚需要吃的时间,爸爸的健身时间,妈妈做家务和浇花的时间等。孩子根据这些需求制作了一份一周的报时工作表并逐项执行。虽然偶尔会有遗漏,但孩子逐渐养成了看钟表的习惯,钟表认读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作为家长,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使用钟表。比如起床、出门、与小伙伴有约定时等等。我们还会带孩子外出时有意观察各类场所的开放时间,如儿童图书馆、公交地铁站、餐厅、影院等。这样不仅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行程安排,还让孩子感知到社会的节奏。
在亲子阅读方面,我会和孩子一起阅读并操作一些关于时间的书籍,如《我的时间书》、《时钟的书》等。这些书籍能够帮助孩子丰富时间概念,拓展视野,并激发他们珍惜时间的愿望。
教孩子认识钟表不仅是她一种技能,更是培养她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好方法。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家中的“小闹钟”,在时间的舞台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