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我肩负了为大三毕业生教授三门课程的任务。在这个大四上学期,学生们总共选修了五门课程,全都是他们自主选择的选修课。
对于友人们可能产生的疑问,为何大四还会有课程呢?其实,大学里大四的课程设置是常态。一方面,这源于学校自身的教育规划。比如,当进行本科评估时,如果发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疏漏,便会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尤其是在学生即将毕业的这个年级,大四的学生们必须补齐这些课程,以符合的标准。
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有的学生在大三之前过于贪玩,没有达到毕业所需的学分,那么他们在大四就必须抓紧时间补上这些缺漏的课程,否则将无法毕业。可以说,大四还在上课的学生中,不乏学习稍显吃力或是学渣的学生,这并非没有道理的。
在我所任教的这三个课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抱有各种目的来学习的。有的学生正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或是公务员考试,而有的学生则正在参加学校的会,为本科毕业后的就业做准备。整体来看,他们的素质都比较高。
也有极个别的学生让我感到有些无奈。比如那位Z同学,他选择了我的三门课程,但我却从未在课堂上看到过他。直到上周结课考试后,一个高大帅气的身影在教室外拦住了我。
“老师,有话想和您说。”他开口道。
“你是?”我问道。
“我是Z同学。”他回答。
“哦?你终于出现了!从九月份开学到现在你一次课都没来上过啊!”我惊讶地说道。
“老师,我参加了大学生创业竞赛,忙得不可开交。”Z同学解释道。
我知道如今大学生各种竞赛如挑战杯等非常流行,但我认为连基本的课程都不完成,这样的竞赛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哪个老师会鼓励学生为了竞赛而丢掉学分,冒着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风险呢?这岂不是捡了芝麻西瓜吗?更何况,就算那芝麻也不是那么容易捡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