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施工时间管理
施工时间限制
在晚上22:00至次日6:00期间,原则上禁止发出较大噪声的作业(如混凝土浇筑、建筑拆除)。如确有需要在此时间段进行施工,需提前三天向周边居民公示并获取其同意,同时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
对于特殊工艺流程(如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低噪声技术手段(如使用静音型搅拌机),并安排在白天进行,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交通疏导管理
材料运输车辆应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在出处限速5km/h,严禁鸣笛或急刹车,以维护交通秩序。
运输散装材料的车辆需加装防尘网,以防止扬尘。砂石等材料的卸料作业应避开居民的休息时间,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二、噪声污染防控
设备与工艺优化措施
推荐使用低噪声设备,如电动渣土车和静音空压机。对于高噪声设备如挖掘机,应加装隔音罩或设置隔音棚,以降低噪声污染。
推广使用装配式建筑工艺,以减少现场的破除作业和相应的噪声。
物理隔离与降噪措施
在敏感区域如居民楼周边,应设置全封闭的围挡,并加装隔声屏障或基坑气膜(可降噪30分贝以上)。
对于高噪声作业区如钢筋加工,应集中于封闭的工棚内,并采用集装箱式隔声移动工棚进行进一步隔音。
实时监测与应急响应
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备,当噪声超标时,设备能自动报警并启动相应的降噪措施(如暂停作业、增加喷淋降尘)。
建立居民微信群,对于噪声投诉应在24小时内响应并进行整改,以维护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扬尘与光污染控制措施
扬尘管理
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并设置喷淋系统,每日进行三次洒水(在高温或大风天气应增加洒水频次)。
的场地应进行绿化或加装防尘网,建筑垃圾应进行密闭运输,以减少扬尘。
光污染防控策略
夜间照明的灯具应加设灯罩,并将透光方向调整至施工区域,严禁直射居民区。
在高层幕墙施工时,应增加遮阳板。电焊作业时,应使用遮光棚以保护居民不受光污染影响。
四、生活区管理与投诉处理
生活区规范管理
宿舍的床铺应统一朝向,每日进行一次消毒。浴室应定时开放,并提供防蚊用品。食堂应安装隔油池,菜品需留样48小时,炊具每日消毒。
投诉处理与响应机制
应公布24小时的投诉电话,专人负责记录并处理投诉。投诉处理率应达到100%。对于年度无扰民投诉的班组,可给予1000元的奖励。对于重复投诉的项目,应暂停其夜间施工的审批。
五、责任分配与监督机制
职责主体与具体责任分配
项目经理负责噪声防治方案的编制、审批夜间施工申请以及协调居民沟通工作。安全员负责监督设备降噪措施的落实、噪声检测以及处理投诉。门卫负责检查车辆冲洗记录、禁止鸣笛车辆进入以及夜间登记外出人员。技术员负责设计隔声屏障方案、推广装配式工艺以及调试噪声监测设备。
以上各项措施和责任分配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