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车间的核心:生产计划与精益改善
在制造企业中,精益车间是整个生产流程的心脏所在。生产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石。一旦生产计划制定不合理或执行出现偏差,产品生产和交付都会受到重大影响。从生产和物流的角度进行持续的精益改善,是许多企业追求更高效生产的关键举措。
精益车间的生产计划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产品的生产需求,更要着眼于客户的三大要求:交期、品质、成本。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企业需对生产的三要素——材料、人员、机器设备,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
那么,精益车间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呢?
1. 严格遵守交货日期与生产量,确保客户的信赖;
2. 使车间保持与其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工作量及适当开工率,避免资源浪费;
3. 为物料采购提供基准依据,确保物料供应的及时性;
4. 将关键产品或物料的库存量控制在合理水平,避免库存积压;
5. 对长期增产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包括作业人员的培训与机械设备的更新。
制定精益车间生产计划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 根据生产计划决定每月的生产任务;
2. 依据基准日程安排产品的开工与完工时间;
3. 确定每个制造流程的标准加工时间;
4. 根据制造流程的资料及机器/人工负荷来安排各流程的开工与完工时间;
5. 通过生产日程表明确产品的生产进度;
6. 使用作业日程表明确各作业或机台的开工与完工时间;
7. 前期生产准备工作的确认;
8. 必要时对日程计划进行调整与修订。
在制定日程计划时,企业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按照客户的交期顺序安排生产,并依据未来的销售或出货预定进行适当调整。
二、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对产品进行分类组合,考虑连续生产以最小化准备/辅助时间。在明确作业所需时间与开始/结束时间后,确保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
即使有了周密的计划,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异常情况。企业需要建立应对生产异常的措施。生产异常包括订单变更、交期变更、制造问题、机械故障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品质、数量、交期的偏离。为了把握这些异常,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及时呈报机制、对比实际生产与计划、设定异常水准、运用目视管理、设定异常表单、会议检讨以及定期统计分析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作出反应,如修正订单内容、及时反馈交期安排或排期异常、发出异常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