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漫道,不公之处何其多。无可避免,亦无所逃,即使是位居高位的人也会遭此待遇。人与人之间对待此种现象的反应不尽相同,有的人选择了隐忍,而有的人则积极采取行动为自己争取更多权益。
在《权力演变说》中描述了权力角逐中的种种不公,那么我们是否应将这些看作是无作为的借口?或是应该把其视作激励我们更好决策的资讯呢?我们也许曾听过这样的劝诫:“暂时的忍让风平浪静,适当的退步天空更加宽广。”这些话确实有道理,但我们也应深思余华老师的观点:“总是觉得忍一忍就会有好的结果,但实际上,这往往只是对方觉得你会忍耐而更加肆无忌惮。”单纯地忍耐并不一定是面对不公的最佳策略。
当面对职场中的不公平待遇时,调整心态至关重要。而非一味地忍耐或争斗。因为面对不公时,情绪很容易失控,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智的决策或陷入思维的死胡同。因为“公平”并非是自然存在的状态,每个人的天赋、环境都不同,又何来真正的公平?职场中的事情更是如此,人为因素往往决定着最终的公正性。
我们不应将追求公平作为目标,而应学会在看似不公的环境中寻找平衡。当遭遇不公时,我们应保持冷静,视其为常态。关键在于如何扭转自己的劣势,使自己不再成为被针对的对象,甚至在不利中寻找机会。面对不公的待遇,“忍”并非上策,“争”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但“争”并非单纯地为了改变结果,更重要的是展现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是否还会是。
领导的行为往往基于“趋利避害”的原则。要么我们能为领导带来利益,要么能对其产生威胁。即使争斗的结果可能无法改变,但我们的态度可以制造麻烦,从而避免类似的不公再次发生。我们不必期望完全的公平,但我们可以努力争取一个较为公平的对待。
昨天的因导致今天的果,而今天的因将决定明天的果。如果我们今天选择忍耐,那么明天可能还会重复同样的遭遇。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并争取改变。如果我们持续默默忍受,那么未来不会变得更好,反而会继续让我们承受更多的不公。
天秤象征着公平,但往往会倾向于分量更重的一方。当我们遇到不公时,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分量,让天秤逐渐向自己倾斜。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减轻不公对待的最佳方式就是提升自己的价值。
在面对不公时,我们不能只是默默接受,而是要敢于发声。虽然可能无法立即改变结果,但我们的声音是必不可少的。在人际关系中、甚至国与国之间,强有力的态度和立场往往是获取公平对待的保障。我们要敢于亮剑,展示自己的态度和实力。“争”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强硬对抗,有时以退为进也是一种策略。我们要在“争”与“让”之间找到平衡。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公平并不存在,尤其是在职场中。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公平能给我们带来好处,而应考虑如何利用这些不公来让自己收获更多。当我们足够强大时,即使所谓的“公平”对待,也可能只是一种新的不公。因此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并利用这些不公的情况来使自己获得更多机会和成长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