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毕业干什么

2025-04-1501:36:31百科知识0

清华大学水利专家段云岭教授的“跨界”养虾之旅

段云岭教授是清华大学水利系的结构工程和水处理专家,他参与过如三峡工程等众多重大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水处理经验。2018年临近退休时,他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宁夏的一个小村庄里“跨界”养起了南美白对虾。经过六年的努力,他成功研发出利用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段云岭教授的这一转变并非偶然。原来,为了丰富当地水产养殖品类,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养殖户引进了南美白对虾。由于成活率低、尾水处理难等问题,养殖户们面临诸多挑战。当地想到了在水处理方面经验丰富的段云岭教授。

初到四十里店村时,段云岭发现当地的养殖方式多以大塘养殖为主,频繁换水以维持水质。但在宁夏这样的水资源匮乏地区,频繁换水往往难以实现,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一些养殖户尝试的小塘室内养殖模式虽然不依赖频繁换水,但虾的死亡率却异常高。

面对这些挑战,段云岭决定从头学习水产养殖知识。他带领团队查阅文献、走访养殖基地,向当地养殖户请教经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和硝化菌联合净化水体。由于小塘养殖密度和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生物絮团疯长导致系统崩溃,这成为了他们首先要攻克的难题。

经过三年的实验和无数次的失败,段云岭团队终于试制出了不使用絮凝剂的微气浮装置,成功解决了生物絮团打捞难题。接下来,他们又搭建了硝化菌培养站,通过人工陶粒为硝化菌提供“家”,并定期将培养出的菌液放入养殖池,实现了水体的净化。

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如养出的虾口感生涩、失去鲜嫩的风味等问题让团队意识到,还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更多调整。他们再次尝试,最终通过使用天然岩石滤料降低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成功改善了虾的口感。

虽然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推广过程中却遭遇了诸多困难。许多养殖户对他们的技术持怀疑态度。为了降低使用门槛,段云岭团队开发了一套自动化水体管理设备,简化了操作流程,让养殖户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技术。

经过六年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与改进,段云岭带领团队在宁夏的大西北村庄探索出了一条循环水养殖的新路径。不仅保护了宝贵的环境资源还增加了当地养虾农户的收入。他们从最初只捞出3公斤虾到后来亩产近1500公斤的惊人成果令人瞩目。

如今已经退休的段云岭教授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致力于科研工作。他研制出了首套“陆基海水养殖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水中各项指标变化提示养殖户进行维护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的智能化、自动化养殖。他的规划中还有更多立体养殖池和生产线实现真正的绿色循环经济为更多地区带来福祉。

段云岭教授的“跨界”养虾经历不仅展示了他的创新精神和对科研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实用思想科学研究最终要服务于社会提高的生活水平。他希望有更多科研人才加入养虾的队伍同推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为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