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z文件怎么打开_手机版kz

2024-12-1200:12:13百科知识4

金磊 报道于 凹非寺

来自公众号 QbitAI 的量子位报道

仅需短暂的2分钟,核酸检测完成截图就完成了高效审核。

这一高效成果,源于一位年轻才俊的贡献,他是

复旦大学的一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在抗疫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

令人惊叹的是,他所投入的研发时间仅仅只有短短的一小时,而且编写了仅有130行代码的小程序。

对于这个“抗疫利器”,复旦大学官方给出了高度评价:

显著提升了核酸检测的效率和精确度。

这一成果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赞叹:

日报也对其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赞誉其“操作出色”。

事情的起因是,复旦大学在抗疫期间启动了常态化核酸筛查工作。

这也带来了“痛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来核查每位学生的核酸完成截图。

这项工作重复性高、单调且容易出错。

而这位博士生,作为学院辅导员,承担了这项繁重的工作。

于是,他灵机一动——

“何不尝试编写OCR识别代码?”

当他与同事分享这一想法时,同事担心其难度过大。

他却自信地回应:“现成的库,只需导入即可。”

一个小时后……

“已完成。”他如此宣告。

同事惊讶地感叹“这就是博士的实力吗?”。

此后,他的程序在班级中投入使用。

经过验证,程序准确率高,还发现了人工核查时未发现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速度有了显著提升。

例如,原先需要工作人员花费一个多小时核查800张截图,现在仅需2分钟即可得出结果!

关于其工作原理,这位博士生谦虚地表示“并不复杂”。

他主要运用了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及Python编程语言。

据复旦大学的介绍,他具体使用了Python中的正则表达式技术。

正则表达式能从OCR识别的文本中筛选出所需信息。

所有信息将汇总到Excel文件中,方便工作人员确认。

为了方便不会编程的同事使用,他还对程序进行了封装,只需输入一行命令即可使用。

这位开发出“抗疫利器”的博士生是来自复旦大学的李小康。

有趣的是,他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而是来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他的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对于自己的贡献,他表示:

"虽然写代码的原理简单,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费时费力。我只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困难。"

据复旦大学官方介绍,未来师生将不再手动收集核酸截图,而是通过小程序直接上传图片。

以李小康本人的话作为结语:

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