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不报忧,是否算作一种隐晦的“欺骗”呢?
确实,有时候刻意的隐瞒会埋下隐患,一旦被揭露,可能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在汽车界,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如大众的排放门、三菱在燃效测试中的不当行为以及长城在油耗测试中的等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想必各家车企中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行为,但被曝光的只是其中极少部分。
如今,我们不得不提及广汽传祺这位市场中的主角。当提及广汽传祺时,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其热门车型——影豹。这款以运动性能为卖点的“平民超跑”凭借其独特的外观和性价比,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大量关注。
当这款车走下生产线、进入测试阶段并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时,其实际表现并未达到前期宣传的那么出色。这是否意味着其过度宣传,表里不一,导致了口碑的崩塌呢?
更重要的是,许多消费者反馈的问题包括变速器故障、车辆做工和用料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其“口碑”崩塌的主要原因。对于一款新车来说,即便在营销上再怎么努力,如果产品实力与宣传相差甚远,一旦被诟病,就会产生反效果。
广汽传祺在此方面应有前车之鉴。曾经的传祺GS4曾有冲击SUV市场冠军的实力,但由于变速箱问题频发且未能及时解决,其销量急转直下。如今,传祺GS4的销量表现已相当惨淡。
再看影豹的销量表现,尽管汽车媒体对其赞誉有加,但难以挽回其过去的声势。从机构等方面的销量以及上险量数据来看,影豹并未成为所谓的爆款。据乘联会数据,影豹1月份销量已回落至4458台,与竞争对手名爵6和思域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销量数据的起伏以及公众的反馈都让人对广汽传祺的营销策略产生了质疑。不仅是影豹的案例,广汽传祺的销量数据也常常玩起“文字游戏”,避重就轻,只公布部分车型的销量数据,而其他车型则避而不谈。
这种情况在汽车行业中并不罕见,但广汽传祺的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倾向显得尤为明显。面对如今竞争激烈的车市,单纯依靠营销手段已经不足以支撑品牌的长期发展。
2021年整体车市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有不少自主品牌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反观广汽传祺,全年销量仅32万辆,排名靠后,已沦为三线自主品牌。从2019年开始,其销量便未能完成目标。对于广汽传祺来说,除了营销策略外,更应该反思其产品规划和产品竞争力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广汽传祺再不“脚踏实地”地加强产品规划和提升产品竞争力而只顾及营销层面的话那恐怕会使得销量止步不前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汽车市场的评论认为:再好的营销手段也掩盖不了产品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