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流转至翌日,父亲的情绪愈发烦躁不安,稍有不如意便容易发脾气,时常自称病患之躯,对于雇佣保姆的请求更是难以理解,任何解释都如泥牛入海。
直至夜深人静,父亲方才安寝。因眼力不济,阅读细字颇感费力,抄写则成为了一种较为轻松的消遣方式。
桌上摆放着一本《金刚经》。有人认为在家中放置此经可辟邪驱魔。其实,《金刚经》仅是一本书籍,虽无神奇力量,但若心怀其意,却能消散内心的恶魔。
我有个习惯,每到夜晚,总会回想起一些旧事。即便困倦到眼皮沉重,一躺下思维便又开始活跃。我钟爱取出《金刚经》来阅读。此经能让我从纷乱的思绪中平静下来,尤其在夜深人静之时,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亲耳聆听讲解人生大道。
流传最广的《金刚经》译本出自鸠摩罗什之手,其文字简洁流畅。全录了与弟子们的对话,为弟子们解答疑惑。整部并未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告诉弟子们哪些不是答案。这种表达方式让人的思维如珍珠在盘中滚动,虽不出边界却难以捉摸。
《金刚经》首句“如何降伏其心”受到的赞誉,被视为众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人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情绪,从喜悦到烦恼,从恐惧到忧伤。试问,我们的心何时能真正宁静,没有杂念?人的内心如同河中的水,自出生起便开始奔流不息。
控制自己的内心是人生的一大挑战,无论身份尊贵还是卑微,都难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思绪。小到一句言语、一个眼神,便能引发争执;大到为权力、为领土而父子、兄弟相残。人的内心充满喜怒哀乐,难以捉摸。
为何人的内心如此躁动不安?佛祖告诉弟子,是因为心有所住。当心依附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上时,而六尘又是虚妄、变化的。只有当心无所住,方能保持其本心。
那么这个世界上是否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呢?佛告诉我们,不仅这个世界是微尘聚合而成的虚妄之相,就连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无常变化的。我们在谈论三千大千世界时,所指的世界已不再是最初的那一个。
尽管我们能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但佛家称之为空。这里的空并非无有,而是性空。万物变化无常,没有自己的本性,因此说世间万物的本性为空。
世界如同一合相,由微尘合和而成。称之为“一合相”。人生短暂如梦,所见的似乎永恒不变,但在佛的眼中,山岳河川、蝼蚁虫蛇都是沧海桑田、微尘聚散。
古时人们未有分子原子的概念,对于佛的这一观点难以理解。《金刚经》中补充说:“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虽然不可言说,但佛祖仍告诫人们不要执着于物质世界,包括人的身体。否则心会随世界的变化而起伏不定。告诫人们切勿被表象所迷惑!所有表象皆是虚妄!
每当我读到《金刚经》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仿佛这个世界和我都已消散无形。
辗转反侧难入眠,细品金刚深妙言。世界虚妄如幻梦,人生聚散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