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抗击的特殊时期,今年新人的婚礼举办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在十月份,漫步于临朐的乡间小道,时常能遇见彩灯高挂、喜气洋洋的婚礼庆典场景。
婚礼,作为一项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仪式,虽然随着时代变迁,嫁妆的更新换代以及迎亲工具从轿子到轿车的演变,但大部分的传统习俗仍然得以保留。在临朐的乡村婚礼上,某些特定的场景似乎成为了传统,比如“左青龙右”的喜字方式。
“左青龙、右、南朱雀、北玄武”,这是古代对于方位的独特理解和讲究。方位的划分以坐北朝南、坐里朝外为基准。若房屋正南正北、大门朝南开,那么左方即为东方,右方即为西方。若房门朝向其他方向,则需在屋内向外看,以确定左为青龙,右为的位置。
在举办婚礼时青龙的习俗,不仅在临朐地区流传,沂蒙地区乃至国内许多地方都有此传统。《临朐县志》对此有着详尽的记载:
“当新娘抵达夫家门外时,男方家长会盛装迎接‘喜神’,等待吉时良辰。新郎身披红装,领路迎亲队伍。新娘下轿后,由两位嫁女客左右搀扶,随后新郎及新娘一同踏着红毡或苇席步入院中。他们先拜天地再入洞房,夫妻共进‘上头饭’,晚间共饮‘合婚酒’。这一天,晚辈及同辈弟妹会争相进入新房闹喜房,燃放烟花爆竹、分享喜糖等。”同时男方家会喜庆的对联和“龙、虎”字样的装饰,屋上压着红砖一对,院中挂满彩灯,摆设宴席款待亲朋好友。”
除了乡村,城里的新房也会按照传统布置青龙。而“喜报”这一习俗虽然在城市中已不多见,但在乡村仍被广泛保留。
“喜报”即将新人的姓名、婚礼时间和地点写在红纸上,于显眼之处,以此昭告天下、共庆喜事。
在笔者近期于临朐一村落所见的一份喜报中,其他村庄的喜报格式与之相差无几。这一习俗在农村得以较好保留的原因在于农村多以亲缘关系为主,一家办喜事让全村知晓也是情理之中。而城市中邻里关系较为疏远,亲朋好友居住分散,喜报未必能被所有人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