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的意思是什么_什么是糊涂

2025-02-0412:39:58百科知识7

某些人处在心智的朦胧状态中而不自知其迷

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观点

近期,《英国医学》杂志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追踪了志愿者们童年时期的智商测试数据,并考察了他们在老年时期罹患冠心病、中风、癌症等健康问题的状况。在排除了诸如性别、经济地位等潜在干扰因素后,研究者发现,智商水平与个体在晚年生活的存活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这一联系可能源于高智商对健康风险因素的早期认知。

假设高智商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属于知识阶层。他们的健康和卫生知识可能帮助他们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身体和思维都会出现退化。那么,当涉及到察觉身体变化时,知识的确有所助益,它在察觉自身认知和思维能力下降时又有多大作用呢?

老糊涂通常指的就是心智和思维的衰退现象。这是否同样适用于因年老而产生的思维模糊?老糊涂是一种怎样的心智和思维上的改变?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便对老年智力衰退与语言的关系产生了兴趣。他认为智力与记忆的关系比与语言更为本质。虽然他提出对书面记录的依赖可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但他也承认书写是一种对抗老年健忘的辅助记忆手段。

老糊涂的表现不仅限于记忆力的衰退,更体现在丧失了有效的交流理解和表达能力。记忆能力是智力健康的重要标志,因为它不仅关乎个人记住多少往事,更关乎对事物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积累。

的人文学者沃尔特·翁在《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一书中探讨了书面写作的价值。他指出,尽管柏拉图对口头传承的诗歌持批评态度,但他依然肯定了书面写作的逻辑、严谨和自足性在智能发展上的巨大作用。

现今社会,文字的书写与人类认知的关系已远超苏格拉底的时代。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文字不仅是辅助个体记忆复杂信息的手段,更通过读写教育和实践拓宽了人类的认知范围和智力深度。它还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便捷。

相较纯口头文化中的思想受限于记忆能力,现在的思想可以通过读写文化几乎无限地扩展。如今,“读写”素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写能力,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范畴,包括图像理解、数学或科学概念、批判性思维等。

拥有健康且活跃的头脑需要具备理解、判断、怀疑、想象和批判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都与读写素养紧密相关。缺乏这些素养的人可能会陷入一种实际上的“糊涂”状态。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人正是如此,这种“糊涂”并非因年老而丧失原有素养,而是他们从未真正拥有过这些素养。

对于那些缺乏清晰判断和认知的人来说,他们无法分辨何为重要、何为次要。他们在理解他人意图和表达自身想法时都存在困难。这种状态在年轻时可能表现为愚蠢,而在年老时则被称作昏聩,都意味着缺乏理解和判断能力、头脑不清醒和不可理喻。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