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和公主的区别_格格是

2025-02-0218:56:55综合百科6

文化深厚且富有韵味,若不细细品味,难以领悟其内涵。那么,关于公主与格格的差异,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一番。

在清朝的历史中,皇室对于子女的称呼有着严格的制度。从皇太极开始,皇帝的女儿被统称为“公主”。而在贵胄之家,女儿则被称作“格格”。

在清朝的前身“后金”时期,国君及其贝勒的女儿们都被称为“格格”,并无固定称呼。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名为“东果格格”,次女名为“嫩哲格格”。到了皇太极继位后的崇德元年,模仿明朝的制度,皇帝的女儿开始被称为“公主”。

皇后所生的女儿被称作“固伦公主”,而妃子所生的女儿及皇后的养女则被称为“和硕公主”。此时的“格格”一词,逐渐成为了王公贵胄之女的专有称呼。

一、关于公主

皇室子女依据母亲的品阶不同,分别为固伦公主或和硕公主。固伦公主通常是正宫皇后所生的女儿,而和硕公主则多为嫔妃所生之女。这两种公主在身份、品阶及朝服装饰上都有所区别。

固伦公主身份尊贵,品阶相当于和硕亲王,而和硕公主则品阶稍低。从字面意思来看,固伦在满语中意为,象征其尊贵的地位;而和硕则意为地方。在朝服装饰上,固伦公主的装饰更为华丽贵气。

二、关于格格

顺治十七年,“格格”一词被分为五个等级。亲王的女儿被称为“和硕格格”,即郡主;世子及郡王的女儿则为“多罗格格”,即县主。多罗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也分别有不同的称呼。在清朝,“格格”有时也被用来尊称地位高贵的女性。

除了正式封号的贵族之女外,无正式封号的贵族之女也可称为格格。而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称为格格。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