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度,黄河干流的总输沙量微妙地降至约9500万吨,下游河床因此下切了3.1米。
鉴于黄河下游地势平缓,河流落差变小,流速减缓,尽管上游带来了16亿吨的泥沙,其中四亿吨却在下游沉积下来。这便形成了壮观的八百里悬河景象,其中某些部分高于开封市地面达最大13米之高,甚至高于新乡市地面达最大23米。
我国通过水库调节等手段,虽然控制了黄河的水势,但泥沙的沉积范围也随之收窄。结果,近九成的泥沙都淤积在河槽中,导致河槽高度逐渐攀升,反而远离河槽的滩面却低于河槽。加之河堤外的地面又低于滩面,于是便形成了“二级悬河”的现象。
当大洪水来临时,强烈的洪流极易从主河槽的高处决口,直冲大堤的较低地势处,造成严重的洪水灾害。然而据官方资料显示,黄河下游的济南泺口附近河道在2023年的断面主槽平均高程,相较于1999年已降低近3米。
对于悬河逐渐退去的现象,虽有人乐观其成,但我们不能忽视事实。尽管黄河下游的河床在不断降低,但黄河水患的威胁仍然存在。尤其要警惕的是,“二级悬河”问题甚至比“一级悬河”更为严重。
关键在于这其中的工程量之大。长达八百公里的地上悬河,若按平均高度五米、宽度八百米计算,所需开挖的土方量高达三十二万亿立方米。而像港珠澳大桥填海工程所用的砂石料仅为两千二百万立方米,这个数量相当于建造多个金字塔。
如果只是简单地挖取泥沙也不是小工程。根据新闻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汛前,黄河下游河道已冲刷掉泥沙二十一点六亿立方米。尽管如此,每年仍有四亿吨的泥沙沉积。即便使用我国最大的挖泥船——新海鲟号,其泥舱最大容量仅为一万七千立方米且能挖深至三十五米。
虽然挖泥船能够边挖边运且不影响河道运行,还可以将泥沙运送至海洋用于造陆或造岛等用途。但我们必须知道一立方米湿泥沙重约一点六到一点七吨。按照计算,新海鲟号两艘才能将一年的沉积泥沙挖走。耙吸式挖泥船造价极高,大约需要花费近两万五千元每立方米的成本费。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到的问题是黄河下游河床如果大幅降低将会对黄河三角洲地区造成海水倒灌和海岸线后退等风险。这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以及黄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仍需坚持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并做好防汛工作绝不能急功近利导致后果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