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公众普遍对“植脂末”、“反式脂肪酸”等成分保持警觉。植脂末擅长隐蔽自己,许多人不知不觉中便摄入了大量,如奶茶、蛋糕、炸鸡、巧克力等食品,极易在不经意间中招。
警惕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 | 矜持 摄
那么,植脂末究竟为何物?反式脂肪酸又有何危害?哪些食品中会大量使用植脂末?是否存在反式脂肪的安全摄入量?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究这些问题。
一、植脂末的起源与特性
植脂末,这个听起来陌生的名词,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背后的主要成分氢化植物油,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成反式脂肪酸。氢化植物油最初被作为动物奶油的替代品研发出来,因其熔点高、常温下呈固态且具有丝滑香浓的口感而备受青睐。
植物奶油的兴起——低成本的烘焙原料
通过添加一些其他成分,氢化植物油可以制成植脂末、植物奶油等低价原材料,广泛用于饮料和烘焙食品的生产中。植物奶油的价格远低于动物奶油,这使得其在市场上具有极高的竞争力。
技术背后的双面刃
将植物油“氢化”的本质是为了让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饱和脂肪酸。这一化学过程在现有技术下大部分会产生不完全氢化的部分,即反式脂肪酸。德国科学家发明的植物油氢化技术被公司宝洁专利并用于商业生产。
二、植脂末与健康隐患
为何植脂末仍被广泛使用?除了其明显的成本优势外,还因为氢化植物油具有水溶性好、易于调香调味、易于保存和运输等特性。
健康风险的隐匿
尽管植脂末具有诸多优点,但其隐藏的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反式脂肪酸能提高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同时降低好胆固醇,增加心和中风的风险。还有研究显示反式脂肪与长期的胃部反酸和不适感有关。
权威机构的警觉
鉴于反式脂肪酸的潜在危害,食品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在2015年颁布禁止在食物中添加反式脂肪。从2020年1月起,FDA再次强调,禁止食品生产厂家在任何地方添加反式脂肪。
三、反式脂肪酸的安全摄入量
面对这样的健康风险,公众难免会关心反式脂肪酸的安全摄入量。
剂量与风险的权衡
世界卫生(WHO)和心脏协会等均认为,反式脂肪在每日热量摄入中不超过1%是安全的。根据标准《食品安全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人每日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克。
特别关注瓶装与杯装奶茶
在日常饮食中,瓶装奶茶和杯装奶茶是反式脂肪酸摄入的重灾区。尤其是杯装奶茶,往往没有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使得消费者难以判断其真实成分和营养价值。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商家可能使用低质的奶茶粉来制作杯装奶茶,这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的健康风险。
呼吁与建议
为了自身健康,消费者应关注食品成分,特别是植脂末、反式脂肪酸等成分的含量。食品生产厂家也应注意采用更健康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减少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