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解读
由广东省中医院中医思维研究室、国医大师学术继承人高燕翔教授领衔解读
时光流转,立夏已至,此时正是夏初之季,人们开始感受夏天的气息。
夏季与汗水息息相关。在烈日下,有人汗流浃背,有人则微微出汗;有些人无论天气多热都不出汗,而有些人即使在凉爽的环境里也会汗出如浆。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出汗的多少是否预示着身体的某种状态呢?
在之前的“身体的声音”专栏中,我们探讨了卫气的防御功能,它是如何通过温养肌肤、充实腠理、主导毛孔开合来发挥作用的。
本期,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出汗”的奥秘。
出汗,是腠理发泄、毛孔开放后津液外泄的过程。简单来说,人的肌肤腠理就像家中的篱笆,而汗液则是家主辛苦赚来的宝物。如果“篱笆”不牢固,宝物就容易外漏,而当某些情况发生时,这种“外漏”就可能变得不正常。
一、天热时的正常出汗
天气炎热时,腠理自然开泄,出汗是身体的正常反应。
但需注意,出汗时毛孔开放,是风邪邪气容易侵入的时机。切勿贪凉,避免在汗未收干时吹风或洗冷水澡。
二、易出汗的人群
有的人因内热体质或饮食习惯,比其他人更容易出汗。这类人在广州的夏天常需借助风扇或空调来降温。
但需提醒的是,汗出当风是不良习惯,因为腠理开泄时邪气容易入侵,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湿疹、皮肤疖节、鼻炎等。
三、怕风出汗的人群
有些孩子和老年人卫气虚弱,汗出时怕风。这类人群常因卫气不足或肌肤腠理不致密而容易出汗。
他们可能因此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或慢性荨麻疹。对于这类问题,中医的温卫解表方法可以进行辨证治疗。
四、其他出汗情况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如单纯手足多汗、腋下多汗伴异味等异常出汗情况。
若存在上述情况,建议到正规医院专科就医。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异常汗出会损耗正常的津液,形成不良循环。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防护呢?其实,关键在于保持皮肤腠理功能的正常以及适宜的环境。
防护建议
- 注意避风寒,特别是在汗出时,不要立即进入空调温度很低的房间,以免身体受寒。
- 调养体质,增强肌表腠理的固摄功能。可以通过饮食、锻炼等方式进行调养。
在炎炎夏日里,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因暑热耗伤气津或因贪凉损伤脾胃的问题。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居家预防保健的办法。
一、茶饮
推荐一款茶饮配方:乌梅30克、生晒橘皮10克、甘草10克、桂花少许、冰糖适量。将这五物加清水1000毫升煮沸45分钟,当茶频饮。这款茶饮口感良好,酸温除烦渴又不损伤脾胃,适用于暑天汗出伤津的保健。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饮用时不加冰糖;胃酸过多者不宜多饮。
二、穴位
合谷穴和复溜穴是辅助处理异常汗出的重要穴位。这两个穴位可以帮助调节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