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可分为像记、墓志、碑刻、摩崖四类。
昔日之龙门四品属于造像记一类,而今所提及之张黑女则属于墓志类别。
第一章节
“黑女”如何诵读?
各位朋友,图错位了。
《张黑女墓志》系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所刻,原石早已遗失,唯存拓本流传于世。
墓志之始辞曰:
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
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
常理而言,此墓志应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简称则曰“张玄墓志”。
然清代避康熙帝玄烨之名讳,遂改称字,遂有“张黑女墓志”之称呼。
然则,何以古人书写为张黑女,诵读却为张hè rǔ?
因他们认为此读法更显古韵。
第二章节
“黑女”古音探源
《卖炭翁》
京剧爱好者知之,京剧里“黑”字常以hè音念之。
如马连良在《御碑亭》中唱“白纸黑字写分明”,此“黑”即为hè。
追溯其源,hè或许更接近古音。
白居易《卖炭翁》中有一句: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据《广韵》,此处的“黑”与“色”同韵,皆为入声。
普通话虽无入声,若以四声拟之,则得hè之读法。
“女”读rǔ,乃因女字可通汝。
但有一点疑问,如何判断此处的“女”通“汝”,而非用本字?
第三章节
“黑女”的古义探析
鲜卑族
古人之名与字常存意义关联。
故张玄之字中有“黑”,因玄有黑之意,尚可理解;但字中之“女”对男性的张玄来说确显古怪。
即便此处之“女”通“汝”,仍感费解。
故有一说法,“黑女”非汉语,乃鲜卑语的音译。
原先少数常仅有名而无字。
因此汉化后所起之汉字名往往由原名演化而来。
第四章节
斛律金与拓跋焘的史实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斛律金即是阿六敦,而阿六敦为鲜卑语中之“金子”。
今人对鲜卑语所知甚少,能解读如“阿六敦”者尤为罕见。
再举一例:辛弃疾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句:“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两字合在一起颇具神秘色彩,拆分则皆可识,然合则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