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一位朋友一起去了西湖的九溪烟树进行徒步旅行。我的朋友是一位富有智慧的美国上司,深信。他的言辞总是充满了深思熟虑,而他的见解也总能带给我不小的启发。
在这次徒步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提到任何工作上的事情。更多的是分享彼此对于生活的感悟。我们讨论了人生的起点与终点,探讨了生活中如何化解矛盾,也谈到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看待同一件事。我们聊起语言对沟通的影响,我能讲英语、西班牙语和中文,他则懂得英语、西班牙语和印地语。这样的语言交流让我们的对话既轻松又有趣,英语和西班牙语交织其中,仿佛成了一种无形的默契,让沟通更加顺畅。
回到家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思想总是离不开知识的支撑。缺乏了知识,思想似乎就无从谈起。思想的活动始终是在已知的领域中游走,它或许表现为机械化、非语言化,或是其他形式,但终究与过去的经验息息相关。
每个人的人生,犹如一张白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接收外界的种种刺激。第一次吸入空气,第一次触碰物体,第一次感受到阳光洒在脸上的温暖,第一次听见周围世界的声音。这一切都为我们打开了认知的大门。从此,我们认识了身边的人、植物、动物,学会了数字、字母,接触了各种语言,理解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逐渐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认知。
每个人的思想其实就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的总和。
我们现在的生活,事实上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经验、记忆和情感之上的。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推演出未来的可能性,而我们的思想也总是源自这些过去的积累。
由于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结构和经历各不相同,导致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思考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总是受思想的指导,然而思想本身是摇摆不定的。于是,我们常常陷入一种矛盾的状态:一会儿认为自己应该这么做,一会儿又觉得那样更好,这种内心的动摇和不确定,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疑虑,甚至质疑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
人类始终无法摆脱过去的影响。无论是身体的构成,还是思维的运作,都是过去经验和演化的结果。我们之所以是今天的模样,正是历经了千万年的物种进化。我们的每一根,每一个细胞,都承载着祖先留下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生理结构,也深刻影响了我们的心理模式。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几乎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如果我们试图抹去过去的一切记忆,意味着我们将失去一切关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没有了前人的知识积累,我们甚至无法识别眼前的树木,不知道它的颜色和形状,也无法理解它的本质。没有过去的积淀,我们的思维和感知就无法产生任何意义。我们的一切认知,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就像我们的语言,源自祖先代代相传的智慧,通过时间的演变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道德观、审美标准,甚至是我们对生活的基本看法,都深深扎根于历史的土壤之中。
人类的基因传递着前人的所有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影响着我们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反应,让我们在某些时刻感到饥饿、困倦,或者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共鸣。我们的身体和思维,都在承载着历史的沉淀。
若想真正摆脱过去,便是要抹去自我的存在。甚至那些试图摆脱过去的想法,也正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体系之上。这表明我们对过去的依赖,早已深深刻入了我们的生命本质。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珍惜生命本身,正如我们珍惜整个人类历史的积淀。你所经历的每一刻,都是在为人类未来的世界贡献着力量,而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个世界的重要馈赠。